第五百零五章 不会再饿肚子了
;赵骏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同花,可以自己给自己授粉产稻。

  但长期自花授粉的结果就是降低种植品种的抗病性、耐旱性等优良特性,导致产量大幅度减少。

  这就跟近亲结婚是一个道理,会让后代畸形的概率大大增加。

  如果想要完成杂交,就必须找到一株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雄性不育水稻,然后与其它水稻授粉,完成杂交。

  杂交出来的水稻遗传大量优点,产量也会更高,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杂交水稻具备优势的缘故。

  大宋农业部也成立了十多年,这些年来一直在组建专家团队,往遗传学上大量研究。

  虽然没什么太大的研究成果,但至少也探究出了许多理论知识,在生物学上与科学院的生物学院一直在努力探究粮食增产的问题。

  只是想要搞杂交水稻非常不容易,要想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水稻苗就难上加难,花了那么多年,才终于找到了它。

  赵骏马上做出指示道:“这确实是一个宝贵,但高中生物告诉我,杂交水稻必须要用三系法来维持,还要不断改善口感和质量,希望农学院那边好好利用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抓紧做研究。”

  “嗯,到时候我会批条子下去。”

  范仲淹点点头,接着又从怀里取出一份公文道:“对了,去年年末定的乌溪江引水工程今年就要开工了,财政部那边要拨款,你签一下字。”

  “老范你迟到就算了,还总是在外面拿些公文回来,就不能让他们放在制敕司吗?”

  赵骏调笑了一句。

  “我们可以等,百姓不能等啊。”

  范仲淹苦笑着摇摇头。

  “乌溪江引水工程?”

  赵骏接过公文扫了一眼,忽然一愣道:“是衢州那个?”

  “是啊,衢州那个。”

  范仲淹说道。

  赵骏沉默片刻,拿起笔签字说道:“让他们加快工程进度吧,百姓确实不能等。”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虽然衢州地处金衢盆地西部和钱塘江上游,有衢江穿流而过。

  但这里地形特殊,每到雨季容易发生洪灾,到了夏秋季节又容易发生旱灾。历史上的衢州,曾有“一年一小旱,三年一大旱”的说法。

  这是个历史老大难题,千年以来,多次旱灾让衢州百姓十分痛苦,人吃人的历史不仅在唐代,至民国都有。

  如民国三年,五月至七月大旱,稻苗自燃,民大饥,流离,掘观音土为食。

  一直到新时代挖了乌溪江引水工程才算是解决。

  如今大宋各地虽然生产力丰富,可灾害这种事情依旧频发,只是生产力提高了,朝廷有抗风险的能力,灾害的危害程度就小了许多。

  可这并不意味着大宋一直有这样的能力。

  人越来越多,粮食会越来越不够,现在的生产力轻松养活三四亿人绰绰有余,但如果人口达到七八亿呢?

  所以不管是各种工程还是农业技术水平,永远都要不断提高,让每一个百姓都能握住手中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