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丁家的底细1
��承包合同,至此赚的盆满钵满,开启了发家之路,一跃成为香港较有实力的地产建筑商。

  然后,丁宗生又发现了一个大商机,那就是香港的丁屋政策。

  1972年,港英政府允许新界年满十八岁男丁,只要父亲辈能追溯到1898年新界认可的村落原住民,便可以建一间面积不超过七百尺(六十五平),高度不超过二十七尺(约8.23米),层数不超过三层的房屋。

  港英政府同时设定限制丁屋买卖转让的条款,规定拥有丁屋的原居民如果想把丁屋出售及转让予非原居民,需向政府申请作补地价,并取得地政专员的书面同意,才可进行。

  试想,如果把这些原住民的宅基地买下来,建成海景别墅或者山景别墅,那不是能赚疯了?

  丁宗生有成为枭雄的志向,但他只是做长衫的出身,不像人家捏塑胶花的、卖金银珠宝和生产电器的,底蕴那么丰厚。

  那些人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本身所处的行业都是风口,赚钱了之后又趁股灾的时候收购了一些外资公司。

  然后将这些外资企业本来拥有的,比如货舱或者电厂的用地,腾出来建楼。

  通过这些方法,他们很快成为香港地产界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控制着香港的命脉。

  丁宗生也想成为那样的人,但他只是个建筑商,虽然赚了一些钱,却远远达不到能得到上流社会认可的地步。

  况且他没什么背景,也不认识什么有权势的人,想要踏入上流社会,何其之难。

  可丁屋政策给了他机会,一个不依靠权贵也能发大财的机会。

  而他也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

  丁宗生与新界当地的村长勾结,雇佣本地黑社会,威逼利诱,通过各种手段,买下了上百个丁权,又与地政专员和地政署勾结,开发起了别墅。

  谁承想,这真是一个赚钱的买卖。

  丁家本来就是建筑商,现在自己买地自己开发,成本控制的非常好,自然赚了个盆满钵满。

  而且买丁权开发这种事情,丁家是最先干的,自然也是干的最多的。

  短短几年下来,丁家就开发了好几千个丁权。

  钱是赚到了不少,但也算是坏事做尽了。

  据情报显示,丁家在收地的过程中,光逼死的人命就起码有七条。为了收人的祖屋,绑架的人更是不知凡几。

  但丁宗生与黑社会社团合作,坏名声都让黑社会担了,丁家反而并没有什么事情。

  这也是他的精明之处。

  靠着买卖丁权开发丁屋,丁家终于上了好大一个台阶,成为了香港二流的地产商。

  别看是二流,这基本上已经是普通商人能够达到的最高高度的。

  因为一流的地产商,人家都被称之为家族了。

  像什么利希慎家族,周永泰家族、李佩材家族、何启东家族等等。

  但丁宗生还想更上一步,如果没有权贵扶持,他家的社会地位和阶层就到头了。

  恰逢丁世祖刚刚大学毕业,于是丁宗生就让他娶了姬家女儿,想攀附上姬家这棵大树。

  丁宗生也确实攀附上了,自从儿子娶了姬家的小姐,丁宗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这其中包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