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变化
�的招生,等剩下两年里把在校毕业送出去完后,工学院和原来技校也要进行整合的风声,也吹了起来,且还传言未来教育系统设想精兵减员,留下目前五分之一教工,只从事公司专职员工培训业务。

  这种整合和停办高职的决定,很快就在前期发酵了,首先在二零零六年下半学期,教工队伍开始出现了松动,正所谓树“倒猕猴散”,一些门路和时机赶的好的老师,在私下已开始谋求调动工作。我所在的机电系,近几年来的新分配大学生,那学期下来已经有三位先后离开了学校,两位中青年教师也有了去市里另一所技校的意向。我也在二零零八年十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公司要筹建一个新单位正在需要人。在招聘程序的安排下,我很快确定了要调走的设想,办理的也很顺利,所有公司内部调动也很快完成。于是,我就彻底告别了公司教育系统进入公司生产单位,进入了那个新组建单位的筹备组工作,那年正好是二零零八年十月。

  我离开学校算是第二批走的(第一批是三个调走的大学生),走的那天,系还给我和另外一位辞职的老师摆了一桌欢送宴,大家热热闹闹的,话旧叙新,怅惘着之前的情谊,席间看的出大家都军心动摇了。在当时我的记忆中,机械系全员鼎盛时期总共有二十二位老师,但到那刻,就有三人已经离开,一位面临公司内退休,我调走进入公司,一位辞职,其他七七八八的还在私底下找下家。总之,各人都在筹谋着日后的落脚地,一时间大家思想里都被学院解散的气氛笼罩,学院解散和整合,风雨欲来山满楼,就在眼前。

  二零零八年十月开始,经面试和办理完调动手续后,我是第二位到达当时筹备中新部门报到的。由于筹备和组建中的新单位,办公地点在前任单位搬走后还要重新改造和装修的一栋厂房中,所以临时办公室则租借在公司某车间二层。筹备组主任之前是公司某分厂厂长,我报到第二天下午,之前他申请的四台台式电脑也到位了,从调入的那刻起,我们就开始了协调信息部门前来组电脑网络、领用办公用品等杂务工作。新筹备单位开始在各种建制和人员还都没有齐全的情况下,只能是什么工作都亲力所为,虽然和自己调入技术角色格格不入,但筹备工作一般都是如此。在筹备临时办公隔了两条马路南面,一栋七千平米厂房,将来就是我们将要办公和从事生产的地方,可是那里原来单位还有要搬迁后续的杂物,我们只能随后的日子里在电脑里纸上谈兵,布局着各种规划细节,弄不清的地方会深一脚浅一脚去那个厂房,实际勘查位置和测量尺寸,再在电脑里更新和补排,并和其他部门协调相关的细节,比如未来设备安装等都要一一去落实细节,所以刚开始两个月里都基本是在忙碌这些事情。

  等前期办公、起步布局和未来筹备规划都展开后,逐渐算有了部分的统筹和计划,即起码第二天或者随后做些什么有了些眉目。按照业务量和组建进程,第二批公司范围内招聘工作在当年的十二月份开始,因这也是赶上年底和第二年报到方便,使新来的同事在原单位能把当年的未完事情有个完整的交代,各人也会有相对应的完整考核及当年的所得结束。到了二零零九年元旦后,第二次最初招聘工作中物色的八位应聘者中,到后来原单位实际放行及报到上班也就三位同事,算上我连同主任,总共五人的单位。由于有了新同事加入,随后杂务和办公室工作交给由一位姓魏的同事负责,另一位同事负责新厂房改造跟进,我和姓张的一位同事各管理冷热加工的未来规划。这样下来总算回归了正事,很多期间的杂事及大的基建等都大家一起处理和相互协作,也逐渐有了分工的偏向。

  进入六月份后,进度安排改造厂房进入施工阶段,平日里一项例行公事就是去施工现场,时刻掌握施工进度和经常工作、办公点的修改。协调之前未彻底考虑的新问题,有时候还会有使用单位和施工单位相互讨论,比如厕所装修的主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