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工友
们部门负责新品开模前样本产品的制作,香港管这叫模板大师傅。刚进公司在老厂房的时候,我们在一间办公室工作,有些手板的制作,经常请他帮忙,他是乐于助人的同事,后来,等我搬到新厂区后,他的办公位置,就在写字楼后面的专门样板房,那里,有清晰和整洁的办公区和专用操作间,但他管理建制,依然归属我们部门,逐渐的,部门也给他配备了几位徒弟和一些先进的做样板设备,香港设计部的许多手板新品,和改造工作也转移到他那里,还有,就是以前很多我们要亲自做的手板,也转由他们解决,这样打交道的时间,和机会反而更多了。除了个别“钉子”问题,他亲自上手外,大部分的操作,他都交由几个徒弟去处理,而他更多的,是过程督导和解答他们的制作难题。在最初我进公司的时候,由于在内地都做的是写写画画的案头技术工作,很少去亲自操作机床和工具制作,后来自己的动手方面,从他那里学了不少,诸如分解、粘胶和精细打磨的钳工方法,而他在工作的时候,也不放过愉快的交谈机会,往往是工作也做了,聊天也乐了。时间一长,彼此和好朋友一样,也多次去外面,吃吃喝喝。他招收徒弟的标准,也是对他的脾气和路子,经过几轮的淘汰和筛选,在他自己板房中,也多了很对性格的工友,所以后来上班,除了工作必去他那里外,也会利用想“偷懒”和空闲的机会,去他那里,把自己和他关进他那个小屋子,闲谈和吹牛!总之,从这个工友的身上,学到更多的,是坚韧不拔的亲临作风,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相信数据和推理,逢事和改进,总要做样板和手板来验证,有道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点在他身上,体现的活灵活现,我后来也不自觉受到他的感召,理论分析固然重要,但实践有时候胜过推理,往往能排除很多干扰因素,结论也来的更直接,从他那里,受益颇多。

  还有一位,让我记忆深刻的工友,就是后来公司成立企划部时,招聘进公司的陕西籍老乡,咸阳杨凌人,叫高西平。此人,是文科毕业,当时二十七岁的小伙子,一米八八的身高,鹤立鸡群,业余特长,篮球和搏击,体格很是结实和强健,留一头平顶短发,很是fashion,性格带有西北汉子直率、倔强。我和他的交往,是始于在胡军手板房里见面并开始的。因为他先与胡军相识,也是闲谈到板房时候,才得以他们之间的彼此互通、介绍和相识。在得知我们彼此是老乡时,我们的关系,一下就拉近了很多。随着工作中见面机会的增多,也逐渐了解到了他一些身后的故事。这家伙,家境比较好,父母在西安杨凌区,算双职工家庭,他现在的女朋友,也是陕西人,目前在东莞塘厦工业区一家电子厂打工。在来东莞之前,在家的时候,他父母反对和女朋友交往,他们一气之下,就双双南下打工,以示回避父母反对和干涉交往。随着公司文体活动的开展,写字楼每次都是几个部门联合组队,特别是当年秋季的篮球联赛,他几乎是我们当仁不二,绝对挑大梁人选。当时,我们部门我、陈立,还有陈显新,及电脑部的两位同事,再加上财务和报关部的几个男同事。我们的队伍,在当年能拿下个亚军,高西平立下了汗马功劳,每场比赛下来,他在我们队的得分占四分之三左右。他在场上的规范动作,和虎虎生威的表现,令人振奋和赏心悦目,从那次比赛后,大家就给他起了外号叫“盖子头”,原因是他打球的盖帽风格,和他自己鹤立鸡群的发型而得名。从他身上,看到的是年轻人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表现,他平日的工作中,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这点风格,也经常得到他部门主管领导的褒奖和赞许,大家都喜欢和他交往。后来的一段自己的经历也和他的牵线搭桥,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后话再提。

  还有一位女性的部门同事,也给我印象特深,那就是我们部门的办事员,阿清,广西人,也算是公司的老员工级别。平时部门的外事接待、资料收发、部门通知,和外出约车等等内务,基本都是她来牵头忙乎。她虽然学历不高,但最大的优点,就是人腿脚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