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搬厂
广东炎热的夏季到来的同时,也赶上了公司八月底开始的集体大搬家。公司四栋三层的所有大阪地工厂里的生产线搬迁,这些都集中在一周陆续完成,所有主要的工作都是由公司香港公司外请搬运公司实施,工厂生产线员工各自整理自己的工作及生活用品。我们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一样,由于新的办公室固定物品,都在新装修的办公地点具备,所以原有的旧座椅、资料柜等都不随行搬迁,剩下的就是科内资料、电脑和个人物品及产品样板等搬迁,在公司给我们专配的中巴的来回穿梭中,三天下来,本部门搬迁就完成了。
从九月开始,就在新的工厂环境中开始工作。只有住进新工作环境,才大概知道了这里的详细布局。公司南北方向,整个办公区的业务部门都进驻写字楼,往南是n型的六层连体生产线大楼。一条两层上的天桥连通生产区和宿舍区,天桥的南尽头是六层高的双面职员宿舍楼,穿过它再南行,是四栋东西并排、南北走向的双面普工宿舍,每层的中间,都有环形的水池龙头,供洗衣和洗刷。在职员宿舍和生产区南墙,及普工宿舍大楼北面的空地上,围成了两块标准水泥地的灯光篮球场。场地的东侧是公司宿舍区的大门,和一墙之隔的生产区一样,都安装有自动对开启的电动大门和行人专用的进出通道,门口增设了保安值班办公地点。
进驻这个麒麟工业区后,当地工业区联合工厂在公司宿舍的南边,建立了一栋四层的就餐食堂。一、二层是公司普通工人、三层中层职员、四层则是公司高级职员的就餐。从搬进公司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平日里,一天食堂、宿舍和办公三点一线的忙碌日子。公司的生产,总归是新环境,有些设施和生产条件在逐步完善,但总的说所有人的工作场地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最起码车间、宿舍区都安装了中央空调系统,这在南方的炎热中这是必须的,但之前的条件就很差。我们写字楼的环境,就像宾馆一样的等级,每天上班后,我要去蹲点的厕所,里面有花有草、香气扑鼻。每层固定配置的保洁员,全天都在照应自己的卫生区域,我们每天早上还没上班,他们就开始了各自平日里的保洁工作,我们从来没有动手擦洗桌椅、柜子等,因为这里都配置了专门的保洁工作人员。全天中央空调供应,完全没有了南方的高温感受,唯一难受的就是从写字楼到饭堂一段路的闷热,虽然,都在带盖的天桥下穿行,但一趟奔波下来,短袖工作衫,都会有汗水浸湿的痕迹,这才让你感觉南方高温的滋味。
其实后来想想,这是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中期,之后的二十一世纪中期的内地国企工作、办公条件才赶上,内地整整落后了沿海将近二十年呀。
随后,新的工艺科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很快就着手了新的员工招聘工作,进驻后的每个周末,部门罗主管和老朱都会去广州的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新职位的员工。不到一个多月,我们部门的队伍壮大了三分之一。其它业务部门、生产线也都有相应的扩招动作。与此同时,写字楼里,也独立出了几个单独的部门,比如之前属于厂办的电脑管理,也独立成了一个电脑部,从原有的两位也扩大到了五人,紧接着公司又成立了一个企划科,专管公司的规划事务。电子组也从我们工艺科独立出去了。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那段时间,公司里陌生的脸孔一下多了起来,每天上下班打卡的队伍,在不停的延长,公司不得不在一楼又增设了二部考勤打卡机,再后来,公司索性把全厂的考勤打卡,都集中设置在宿舍和工厂连通的天桥中间,总共布置了六个打卡通道,有点象从深圳到香港的过关通道。我们业务联系的部门,也多了要跑的单位才能完成。公司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经常会有客户成群结队来参观,一瞬间,你会突然发现,之前的小家子气的工厂,一下跨进了现代化的企业格局。除了生产区外,公司的后勤组、保卫组和文体组,也都相应的成立了起来。平时下班的员工,也有了活动的场所,灯光篮球场上,
从九月开始,就在新的工厂环境中开始工作。只有住进新工作环境,才大概知道了这里的详细布局。公司南北方向,整个办公区的业务部门都进驻写字楼,往南是n型的六层连体生产线大楼。一条两层上的天桥连通生产区和宿舍区,天桥的南尽头是六层高的双面职员宿舍楼,穿过它再南行,是四栋东西并排、南北走向的双面普工宿舍,每层的中间,都有环形的水池龙头,供洗衣和洗刷。在职员宿舍和生产区南墙,及普工宿舍大楼北面的空地上,围成了两块标准水泥地的灯光篮球场。场地的东侧是公司宿舍区的大门,和一墙之隔的生产区一样,都安装有自动对开启的电动大门和行人专用的进出通道,门口增设了保安值班办公地点。
进驻这个麒麟工业区后,当地工业区联合工厂在公司宿舍的南边,建立了一栋四层的就餐食堂。一、二层是公司普通工人、三层中层职员、四层则是公司高级职员的就餐。从搬进公司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平日里,一天食堂、宿舍和办公三点一线的忙碌日子。公司的生产,总归是新环境,有些设施和生产条件在逐步完善,但总的说所有人的工作场地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最起码车间、宿舍区都安装了中央空调系统,这在南方的炎热中这是必须的,但之前的条件就很差。我们写字楼的环境,就像宾馆一样的等级,每天上班后,我要去蹲点的厕所,里面有花有草、香气扑鼻。每层固定配置的保洁员,全天都在照应自己的卫生区域,我们每天早上还没上班,他们就开始了各自平日里的保洁工作,我们从来没有动手擦洗桌椅、柜子等,因为这里都配置了专门的保洁工作人员。全天中央空调供应,完全没有了南方的高温感受,唯一难受的就是从写字楼到饭堂一段路的闷热,虽然,都在带盖的天桥下穿行,但一趟奔波下来,短袖工作衫,都会有汗水浸湿的痕迹,这才让你感觉南方高温的滋味。
其实后来想想,这是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中期,之后的二十一世纪中期的内地国企工作、办公条件才赶上,内地整整落后了沿海将近二十年呀。
随后,新的工艺科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很快就着手了新的员工招聘工作,进驻后的每个周末,部门罗主管和老朱都会去广州的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新职位的员工。不到一个多月,我们部门的队伍壮大了三分之一。其它业务部门、生产线也都有相应的扩招动作。与此同时,写字楼里,也独立出了几个单独的部门,比如之前属于厂办的电脑管理,也独立成了一个电脑部,从原有的两位也扩大到了五人,紧接着公司又成立了一个企划科,专管公司的规划事务。电子组也从我们工艺科独立出去了。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那段时间,公司里陌生的脸孔一下多了起来,每天上下班打卡的队伍,在不停的延长,公司不得不在一楼又增设了二部考勤打卡机,再后来,公司索性把全厂的考勤打卡,都集中设置在宿舍和工厂连通的天桥中间,总共布置了六个打卡通道,有点象从深圳到香港的过关通道。我们业务联系的部门,也多了要跑的单位才能完成。公司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经常会有客户成群结队来参观,一瞬间,你会突然发现,之前的小家子气的工厂,一下跨进了现代化的企业格局。除了生产区外,公司的后勤组、保卫组和文体组,也都相应的成立了起来。平时下班的员工,也有了活动的场所,灯光篮球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