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求学
�有个大坝拦住北面上游下来的水,便在大坝北侧形成了一片大湖面,通过桥上放水口,慢慢下泄流量。通过大坝上两车辙宽的路,到达沟壑的西面,然后再爬倒写s形的蜿蜒上坡路,便可到达沟壑对岸的另外一个公社。走完了这些路才算是出了我们的公社,再穿过临乡一个村向西,在一处三岔路口处就和往返西安到兰州的省道交叉和相通,这时向南大约有二十多里路,才能到县城,后面这段才是好走的正规省道路面了。
最让我们公社人头痛的就是从家乡村口出来到三岔路口这段沟壑路,总共二十里多的路程,如果人步行得两个小时,主要的时间就花费在翻越那个沟壑了,几十年来从西路出公社的莫不如此。路面先是石子路,后来变成了柏油路,再后来,路给来来回回过往的重载车压坏,又变成了土路,且处处大坑不断,危险吓人。天阴下雨或冬天雪大路滑,乡亲们可就有罪受了。
但这还是好的,在我上高中的最初,连这条路都没有,那时候在这条路的北面的上游有条更窄的土路,祖祖辈辈供给他们出行。在上高中一年级最初去县城的日子,我也走过那条路,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周六下午,回家天气还是晴朗,但到了第二天周日我返校的前夜,滂沱大雨一晚上,道路上横水四流。那时,大约一九八三年的秋天节气,得知连那条小路也给冲毁,返校走不成了。父亲决定亲自护送我,走另外一条我陌生的路,以便到沟壑对岸,再去搭兰州下来的班车好返回县城的高中。那天中午,父亲在前面背着我前半周要吃的锅盔馍,打着把油布雨伞,我戴着草帽提着菜和换洗的衣物跟着。路在原来那两条路的最北面,我是从没有走过的。从家出来,大雨依然滂沱如柱。在泥泞的田埂路上,父子俩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攞着,雨水顺着我的脸落下,由于雨合着风,一会后我们半边身子都湿了,衣服也蹋在身上湿露露的,秋意凄凉还有些发冷……。一路上,田野里雾气茫茫,视线根本看不到远处,我只顾低头跟在父亲的后面,此刻的父亲项背便是一座山。在苍茫的雨帘里,父子二人走了大约一个钟头,我高帮胶布黄胶鞋里面灌满了水,走会要停下来倒掉里面的雨水。还好,当我们快要到沟壑边的时候雨停了,天色发白,太阳也慢慢的爬出了云彩,大地顿时湿气腾腾,像是大火燃烧过后的烟雾一样的弥漫着。下坡的时候,我和父亲二人一前一后,各自拄着一根棍子,几乎一路小跑,从沟上面下到了沟壑。因道路实在太滑,刹脚有时候都困难,在拐弯的时候就是悬崖,好在路边有很多杂草丛能起到缓冲作用,而且这样的路平日里也练习走的较多,有眼睛观察和落脚在那里的经验。好不容易到了沟底,这时太阳彻底出来了,但路和草丛还很潮湿,泥泞并没有减少。这时,在我们后面跟上来邻近村子的一个熟人,和我们同向而行,父亲是认识他的,他们商量后,父亲让我和那个人结伴上西面的沟,父亲就地打住要返回家了。我心里虽然觉得不情愿,但总还此人是乡里乡亲的,再说这么溜滑的路面,父亲再陪返回的时候,下沟壑又不方便了,所以我就此和父亲道了别。一边向前走,我一边回头目送着父亲背向远离的背影,思绪万分,喉头发涩,我默默的祝福父亲一路顺利返家平安。人常言“上坡容易下坡难”,那是说的正常的天气,但如果是下雨后这话得倒过来说“下坡容易上坡难”,一个字就是路“滑”。最初,跟着这位乡里走的路还算平坦,但随着走出沟底再往上,道路不但变窄且坡度也增加了,到后来就成了四十五度的陡坡,路也成了只能容下前后一只脚的小坑坑了。当时太阳又跑到了云层中,路也比较松软,回头都不敢再看身后草丛中隐藏着的艰险沟壑了。我的大部分行李老乡已经早帮我拿了,毕竟他是成年人。他前面攀爬上去后,就顺根棍子下来拉我上去,这样的攀爬不下五处,身上是泥点和泥水处处,而且攀爬几乎是手脚并用,更多的是用手牵拉身边的草丛和树木。一路艰难,终于用了大约两个多小时才上了西边的沟壁,我庆幸父亲没有跟着送我
最让我们公社人头痛的就是从家乡村口出来到三岔路口这段沟壑路,总共二十里多的路程,如果人步行得两个小时,主要的时间就花费在翻越那个沟壑了,几十年来从西路出公社的莫不如此。路面先是石子路,后来变成了柏油路,再后来,路给来来回回过往的重载车压坏,又变成了土路,且处处大坑不断,危险吓人。天阴下雨或冬天雪大路滑,乡亲们可就有罪受了。
但这还是好的,在我上高中的最初,连这条路都没有,那时候在这条路的北面的上游有条更窄的土路,祖祖辈辈供给他们出行。在上高中一年级最初去县城的日子,我也走过那条路,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周六下午,回家天气还是晴朗,但到了第二天周日我返校的前夜,滂沱大雨一晚上,道路上横水四流。那时,大约一九八三年的秋天节气,得知连那条小路也给冲毁,返校走不成了。父亲决定亲自护送我,走另外一条我陌生的路,以便到沟壑对岸,再去搭兰州下来的班车好返回县城的高中。那天中午,父亲在前面背着我前半周要吃的锅盔馍,打着把油布雨伞,我戴着草帽提着菜和换洗的衣物跟着。路在原来那两条路的最北面,我是从没有走过的。从家出来,大雨依然滂沱如柱。在泥泞的田埂路上,父子俩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攞着,雨水顺着我的脸落下,由于雨合着风,一会后我们半边身子都湿了,衣服也蹋在身上湿露露的,秋意凄凉还有些发冷……。一路上,田野里雾气茫茫,视线根本看不到远处,我只顾低头跟在父亲的后面,此刻的父亲项背便是一座山。在苍茫的雨帘里,父子二人走了大约一个钟头,我高帮胶布黄胶鞋里面灌满了水,走会要停下来倒掉里面的雨水。还好,当我们快要到沟壑边的时候雨停了,天色发白,太阳也慢慢的爬出了云彩,大地顿时湿气腾腾,像是大火燃烧过后的烟雾一样的弥漫着。下坡的时候,我和父亲二人一前一后,各自拄着一根棍子,几乎一路小跑,从沟上面下到了沟壑。因道路实在太滑,刹脚有时候都困难,在拐弯的时候就是悬崖,好在路边有很多杂草丛能起到缓冲作用,而且这样的路平日里也练习走的较多,有眼睛观察和落脚在那里的经验。好不容易到了沟底,这时太阳彻底出来了,但路和草丛还很潮湿,泥泞并没有减少。这时,在我们后面跟上来邻近村子的一个熟人,和我们同向而行,父亲是认识他的,他们商量后,父亲让我和那个人结伴上西面的沟,父亲就地打住要返回家了。我心里虽然觉得不情愿,但总还此人是乡里乡亲的,再说这么溜滑的路面,父亲再陪返回的时候,下沟壑又不方便了,所以我就此和父亲道了别。一边向前走,我一边回头目送着父亲背向远离的背影,思绪万分,喉头发涩,我默默的祝福父亲一路顺利返家平安。人常言“上坡容易下坡难”,那是说的正常的天气,但如果是下雨后这话得倒过来说“下坡容易上坡难”,一个字就是路“滑”。最初,跟着这位乡里走的路还算平坦,但随着走出沟底再往上,道路不但变窄且坡度也增加了,到后来就成了四十五度的陡坡,路也成了只能容下前后一只脚的小坑坑了。当时太阳又跑到了云层中,路也比较松软,回头都不敢再看身后草丛中隐藏着的艰险沟壑了。我的大部分行李老乡已经早帮我拿了,毕竟他是成年人。他前面攀爬上去后,就顺根棍子下来拉我上去,这样的攀爬不下五处,身上是泥点和泥水处处,而且攀爬几乎是手脚并用,更多的是用手牵拉身边的草丛和树木。一路艰难,终于用了大约两个多小时才上了西边的沟壁,我庆幸父亲没有跟着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