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师生
  高中学习中,按照学校当时带课制度,采用的是老师固定,学生逐渐升级的方法,也就是各年级老师教授课程固定,学生升入高年级后,就由另外的老师带课,班主任也会做相应的调整。

  高二的班主任,是教授我们物理的老师担任,他,人思维敏捷、很精神,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师,平时的言语简洁,而且逻辑性强,对待班级管理也是中规中矩。主要的班级管理和学校活动安排,都是通过班干部来实施,在其他老师的眼里,他是属于性格外向而活泼的那种,经常会和我们开开的玩笑,但由于是老师的身份,又矜持有度,所以总的对他的感觉,觉得是位敬业、干练的老师,他喜欢的运动就是乒乓球,当时,在我们眼里是技术特好的,经常在教工楼外,有他参加的乒乓球练习或比赛,我们经常旁边观战,此刻,会看到他生龙活虎的一面,篮球他也经常玩,当间也会有和班同学一起玩的时候。

  后来到了高三,教授化学的宋老师做了我们的班主任,宋老师算是中年老教师,中等个头满脸胡子,一口陕西味道很重的普通话,上课声音洪亮,人很朴实易亲近,学生有什么困难喜欢和他谈论,他也会热心帮助,几元的急用钱,也会有同学去找他周转一下,属于热心肠的那种,在学校他的宿舍,也会经常见到进进出出的学生,足见人缘之好。他有两个双胞胎的儿子很活泼,当时在县城一所初中上学,晚上回来住在他父亲的宿舍。因为是班主任的缘故,自然大家也都和他们熟悉,但我总是区分不出那个是那个,名字老搞混淆,后来大家都叫大猫二猫,这样反而更简单了些。这两个孩子也很勤苦和懂事,宋老师的爱人在农村,两个儿子也经常周末回家,去背些馒头食用,平时在学校里打水买饭,都能碰到他们兄弟俩的身影,路遇了也喜欢逗他们两下,他们也会经常来我们宿舍玩耍,我们班级都不拿二位小哥俩当外人。也许是受了学校或他父亲身边学生的影响,二人对待平时学习也抓得很紧,时常在学校里也能看到他们背诵的影子,有时候他们也会搬小凳子,坐在父亲房子外的台阶上写作业,据说学习成绩在当时的初中也很不错。

  在就读高中期间,学校里还有两位老老师,我经常会去拜访,一位是管理后勤和学生食堂的李老师,另外一位,是早就退休,但家依然在学校的王老师。

  李老师和我是同乡,是邻村的,因为和大哥认识的缘故,所以在我上学期间,帮了我不少忙。按照当时学校的伙食制度,学生在家拿来面粉,交到学校的面粉库里,再交点制作馒头和面条的差价,就会换到学生食堂的面票和馒头票,用于买馒头或买中午的面条,我们管这种在校吃饭的方式叫做搭灶,这也是那时我们住校生的主要吃饭形式,但每次由于各家所磨面粉的等级不同,有时候很难符合学校验收的标准,再加上每次交学校面粉的时间,只是在周三中午饭后,时间很短,且学校的库房也小,每到这天,排队的学生特多,每位学生都生怕自己交不上面粉,有几次我也遇到过被拒收,或学校仓库已收满的情况,这个时候我都找李老师帮忙,他会打招呼给食堂师傅,基本都能把事情办成。在学校也会经常碰到他,只要碰面,我都会很客气的和他打招呼,后来在我高三的时候,他儿子也考上了同校的高一,再加上李老师的一位侄子后来也来这个学校复读,于是我们三人,基本是周日相约一同从县城回老家,返回学校也是在家集合后同路结伴。如果是学校放寒暑假期间,我宿舍的铺盖、书籍和平时的物品,也都会搬到李老师的宿舍寄存,所以和他来往比较多,他也是很热心的人,故而在高中的日子,没少麻烦这位李老师,他也是我感激和尊敬的人。

  另外,就是王老师,一位退休老教师,他当时退休,和老伴住在学校后面的窑洞里,这里住的基本都是退休的学校职工、老师。当时,在学校食堂的和学校最北面城墙的窑洞之间有块空地,退休教工,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