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农忙季
午,烈日当空暴晒下,收割效率也会低下来。于是,一种墨守的规定,即太阳正南天边挂空中烘烤之时,大家就下工,各自回家准备午饭,等下午四点后又上工。生产队当时派工的方式,收割的收割,拉麦子的,来回跑着运输,这样田间的收割要经历将近一个月,这段日子过后,麦子就陆续堆积上了队里的大场,周围一圈堆堆三层楼高的麦垛。之所以要堆积,一怕麦子占空地,二为防期间下雨,当然,堆积麦垛也是要技巧的,这往往是生产队里高手所为,并非人人可以办到的。
农田收割与麦垛上场后,要选择好的天气,再把麦子从垛上刨下来,分摊在场上,先行晾晒。
此时,偌大个场上,会分摊出几个大圈摊开的麦场,让其集中暴晒。隔一段时间,树荫下乘凉的社员们,被干部吆喝着,用木杈把晾晒的麦子翻个过,期间他们会一个跟一个的绕圈,等翻完了场,又都会聚集回树荫下,调侃、打趣和说说笑笑。期间,男的多数会选择“玩丢方”的游戏,女社员一堆堆坐下一片,拉着手中的针线活,东家长西家短,而我们这帮孩子,象蜜蜂一样,在其中跑来跑去的追逐着玩。每日的碾场从一点多开始,这时,村里的壮劳力,会去队里集体饲养牲口的饲养院子,悉数牵来可以派上场的牛马骡驴,套上套具,往后面挂上个大碾子。等牲口以牵进麦场,碾麦就正式开始了。一个麦场上,有四、五套牲口在绳子的牵引下,一圈圈的在麦海里走着,随着一遍遍碾子的滚过,最初高松蓬乱的麦秸秆,逐渐变得顺从似的贴在场上,根根麦秆也由圆变扁,由长变短,终成了细碎的麦草。在麦草下,满是“隐藏”下来的的小麦颗粒。碾一场直径大约五十米的麦子,约莫一个多小时,碾了一场后,牲口又被赶到另外一块麦场上,再重复着上面的过程。碾场当间,社员们还会起身三、四次,把碾了半截的麦场翻腾好几遍,使下面没碾到麦秆到表面上。等麦秆柔软、轻飘,成了可供牲口食用料草后,碾场也就结束了。
随后,就是起场,即把碾后麦草从卖场上挑走。大家先一遍遍用杈抖动着,使混在麦草中的麦粒脱落出来,麦草同时也被一堆堆收集,岗尖岗尖似的堆满一地。随后,就有一个宽两米,长三米根根木条做成的叉车,在三人的推动下,插走一堆堆的麦草,把它们送到场地外围某个堆积的地方。而在那个地方,已经运来的麦草,由七、八个社员一杈杈挑高到麦草垛上,麦垛上的人在上面一层层的摊平,等底下实在挑不上去了,上面的就开始收顶,做出高高的圆形或者两面带斜坡的尖顶,最后再刮研掉四周蓬松的麦草,于是一个漂亮的麦草垛就完成了。
一连好些天,麦子的摊场、碾场、翻场、起场过程重复着。等数日后,几日前还凌乱、忙碌的景象就逐渐清静了下来,当所有的碾场结束后,大场中间就留下了一个偌大,麦草壳和麦颗粒混合的大堆就矗在了那里。随后,只要有风吹动的时间,社员们就开始扬场了。随着一掀掀被抛向空中,大场上浓烟滚滚,麦颗粒先行坠落在近的地方,麦草和麦壳则飘向远方。烟尘下,用扫帚分离颗粒的社员,一波替换一波,每次下来的人,就剩下可以看到滴溜溜乱转的眼睛了,而他们的防尘设施仅仅就是一顶草帽和一副眼镜。队里会组织妇女,包括半打大的孩子,一背篓一背篓往一处集中的窑洞里,集中运输刚扬出来的麦草,这样的细麦草叫麦糠,这也是牲口的料草。
颗颗麦粒,终堆积成了小山,接下来几日是晾晒的时间,每天场上都被铺开晾晒的麦粒,这个过程也有名称,大家叫晒场。下午五点后,就用木推耙,把晾晒好的麦颗粒收集成堆,并完成当天颗粒归仓。只要中间没有雨天的搅合,一周后,所有的粮食就会顺利晾晒并完成归仓。
随后,就是根据年收成,以生产队为单位交公粮的时间。这之前,公社会向生产大队、小队逐级下达要完成交公粮的任务,大队
农田收割与麦垛上场后,要选择好的天气,再把麦子从垛上刨下来,分摊在场上,先行晾晒。
此时,偌大个场上,会分摊出几个大圈摊开的麦场,让其集中暴晒。隔一段时间,树荫下乘凉的社员们,被干部吆喝着,用木杈把晾晒的麦子翻个过,期间他们会一个跟一个的绕圈,等翻完了场,又都会聚集回树荫下,调侃、打趣和说说笑笑。期间,男的多数会选择“玩丢方”的游戏,女社员一堆堆坐下一片,拉着手中的针线活,东家长西家短,而我们这帮孩子,象蜜蜂一样,在其中跑来跑去的追逐着玩。每日的碾场从一点多开始,这时,村里的壮劳力,会去队里集体饲养牲口的饲养院子,悉数牵来可以派上场的牛马骡驴,套上套具,往后面挂上个大碾子。等牲口以牵进麦场,碾麦就正式开始了。一个麦场上,有四、五套牲口在绳子的牵引下,一圈圈的在麦海里走着,随着一遍遍碾子的滚过,最初高松蓬乱的麦秸秆,逐渐变得顺从似的贴在场上,根根麦秆也由圆变扁,由长变短,终成了细碎的麦草。在麦草下,满是“隐藏”下来的的小麦颗粒。碾一场直径大约五十米的麦子,约莫一个多小时,碾了一场后,牲口又被赶到另外一块麦场上,再重复着上面的过程。碾场当间,社员们还会起身三、四次,把碾了半截的麦场翻腾好几遍,使下面没碾到麦秆到表面上。等麦秆柔软、轻飘,成了可供牲口食用料草后,碾场也就结束了。
随后,就是起场,即把碾后麦草从卖场上挑走。大家先一遍遍用杈抖动着,使混在麦草中的麦粒脱落出来,麦草同时也被一堆堆收集,岗尖岗尖似的堆满一地。随后,就有一个宽两米,长三米根根木条做成的叉车,在三人的推动下,插走一堆堆的麦草,把它们送到场地外围某个堆积的地方。而在那个地方,已经运来的麦草,由七、八个社员一杈杈挑高到麦草垛上,麦垛上的人在上面一层层的摊平,等底下实在挑不上去了,上面的就开始收顶,做出高高的圆形或者两面带斜坡的尖顶,最后再刮研掉四周蓬松的麦草,于是一个漂亮的麦草垛就完成了。
一连好些天,麦子的摊场、碾场、翻场、起场过程重复着。等数日后,几日前还凌乱、忙碌的景象就逐渐清静了下来,当所有的碾场结束后,大场中间就留下了一个偌大,麦草壳和麦颗粒混合的大堆就矗在了那里。随后,只要有风吹动的时间,社员们就开始扬场了。随着一掀掀被抛向空中,大场上浓烟滚滚,麦颗粒先行坠落在近的地方,麦草和麦壳则飘向远方。烟尘下,用扫帚分离颗粒的社员,一波替换一波,每次下来的人,就剩下可以看到滴溜溜乱转的眼睛了,而他们的防尘设施仅仅就是一顶草帽和一副眼镜。队里会组织妇女,包括半打大的孩子,一背篓一背篓往一处集中的窑洞里,集中运输刚扬出来的麦草,这样的细麦草叫麦糠,这也是牲口的料草。
颗颗麦粒,终堆积成了小山,接下来几日是晾晒的时间,每天场上都被铺开晾晒的麦粒,这个过程也有名称,大家叫晒场。下午五点后,就用木推耙,把晾晒好的麦颗粒收集成堆,并完成当天颗粒归仓。只要中间没有雨天的搅合,一周后,所有的粮食就会顺利晾晒并完成归仓。
随后,就是根据年收成,以生产队为单位交公粮的时间。这之前,公社会向生产大队、小队逐级下达要完成交公粮的任务,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