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玩法、过年
头下,这才操心地进入了梦乡。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早早起身,里里外外放先一天故意剩余下来的鞭炮,随后就和大人们向陈列自家祖先老影地方集中,等全族男人们到齐后,开始由年长的长辈发话、训导、祭奠、烧纸、磕头。
再下来,就是挨家去给本族年长的老人磕头、拜年,也包括到没有过三周年的族人家,在供奉的灵前,向已过世逝人祭拜。长长的拜节队伍,要走一个早上,期间也会檫肩遇见其他家族的队伍,这时候大人们之间,往往会相互调侃,也是件乐事。这样团拜,到了早上九点多钟才结束,然后各自散去,这才回家开始吃年早饭。
中午,则是去同生产队上老人家里,给同队非本家的长者磕头、拜年,这项风俗,现在似乎淡了许多,多是互相串门问好。
正月初二,就开始走亲戚家了,但风俗是仅限走动有供奉“白事”(有三年没过,且供奉去世的)的亲戚家,其他亲戚家,这天是忌讳相互走动的,这是久来风俗,当地持续至今。
正月初三,是女儿回娘家也是男方走丈人(岳父岳母)家的一天。和往年一样,这天我也早早起来,和父母去邻村的舅舅家。小时候去舅舅家,历来都是件开心的事情,可以看见和母亲亲近的人,这其中,有三个舅舅全家、外婆外公,还有从另外一个村赶来的大姨全家人。按常多年形成的习惯,早饭是要在外公所在小舅舅家吃的。妈妈和大姨从进小舅家门,都会围坐在热炕上,同舅妈一家叙长问短,爸、姨夫和小舅及外公,则围坐在外公所住窑洞的炕上,诉说着乡里乡亲,舅妈则是全程准备要用的早饭,间或小舅也去帮忙。在农村当时,平日每逢有人家过红白喜事,小舅舅总要被请去做大厨师,他调理“酣水面”的味道是我们最喜欢吃。在客、主人们聊天和准备早饭期间,我们这些孩子们两口窑洞之间乱窜,一会炕上,一会炕下,跑进跑出,也会一同跑到大舅和二舅家,叫上他们的孩子,十多个孩子一起玩耍,象群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场面终身难忘。
在大人们推杯论酒过程中,大家用完了早饭,时间往往就到了中午十点多,和大姨全家在小舅舅家陪同下,于是起身,要去同村大舅家了,往往都是人还未到,消息早早就让我们这帮孩子们给传递了过去。外婆、大舅和大舅妈以及早来他们家的亲戚,都早早在自家门前等候,迎接的场面是感人的,握手、拍抚和拥抱着孩子的浓情场面,不逊色于喝了蜜水一样甘甜。被礼让进大舅家大门后,大家都是围坐在外婆所住的窑洞里,屋子里此刻挤满了人,经常是凳子不够用,小辈就站着道喜。刚进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妈和姨先给外婆磕头,随后是外婆掀开她那放好吃物品的柜子,这时孩子们都围拢过去,接受分发给水果糖、核桃、柿饼和琼花糖等礼物。我和姨弟往往都是得到最多的,此刻外婆慈祥的脸上,写满了爱恋,大舅和大舅妈也要派发我们压岁钱,孩子们也要在大人笑声中,趴在地上完成磕头和道福。大舅是吃公家饭的医生,当时家境是舅舅们中最好的,所以我们从他们那得到的份儿钱也是最多的,他家的吃、用和摆设那时也是最时兴的。到他家,孩子们最喜欢抢着坐的是他家的竹藤圈椅,期间,也会观看大人们围坐起来边喝茶边聊天的情景,他家“红灯”牌收音机也是最喜欢听的奢侈品,抱在怀中爱不释手,总能招引来其他亲戚家孩子围拢和善意的抢夺,最后轮流抱收音机往往是折中的做法。大舅妈和她出了嫁的女儿,在大家寒暄后便开始准备中午丰盛的肉席大餐,大舅披着他那件威武的黑皮衣,悠闲地收拾着酒桌,倒当时算是高档的“五粮液”入酒壶,摆放酒具和竹筷,不时招呼大人们抽“大前门”牌香烟……。大舅说话沉稳而又风趣,知道和了解的事情也最多,从他那里,可以听到许多外面的新闻和趣事,他对待小孩子很有耐心,我们都喜欢在他跟前玩耍和聚拢,他是孩子�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早早起身,里里外外放先一天故意剩余下来的鞭炮,随后就和大人们向陈列自家祖先老影地方集中,等全族男人们到齐后,开始由年长的长辈发话、训导、祭奠、烧纸、磕头。
再下来,就是挨家去给本族年长的老人磕头、拜年,也包括到没有过三周年的族人家,在供奉的灵前,向已过世逝人祭拜。长长的拜节队伍,要走一个早上,期间也会檫肩遇见其他家族的队伍,这时候大人们之间,往往会相互调侃,也是件乐事。这样团拜,到了早上九点多钟才结束,然后各自散去,这才回家开始吃年早饭。
中午,则是去同生产队上老人家里,给同队非本家的长者磕头、拜年,这项风俗,现在似乎淡了许多,多是互相串门问好。
正月初二,就开始走亲戚家了,但风俗是仅限走动有供奉“白事”(有三年没过,且供奉去世的)的亲戚家,其他亲戚家,这天是忌讳相互走动的,这是久来风俗,当地持续至今。
正月初三,是女儿回娘家也是男方走丈人(岳父岳母)家的一天。和往年一样,这天我也早早起来,和父母去邻村的舅舅家。小时候去舅舅家,历来都是件开心的事情,可以看见和母亲亲近的人,这其中,有三个舅舅全家、外婆外公,还有从另外一个村赶来的大姨全家人。按常多年形成的习惯,早饭是要在外公所在小舅舅家吃的。妈妈和大姨从进小舅家门,都会围坐在热炕上,同舅妈一家叙长问短,爸、姨夫和小舅及外公,则围坐在外公所住窑洞的炕上,诉说着乡里乡亲,舅妈则是全程准备要用的早饭,间或小舅也去帮忙。在农村当时,平日每逢有人家过红白喜事,小舅舅总要被请去做大厨师,他调理“酣水面”的味道是我们最喜欢吃。在客、主人们聊天和准备早饭期间,我们这些孩子们两口窑洞之间乱窜,一会炕上,一会炕下,跑进跑出,也会一同跑到大舅和二舅家,叫上他们的孩子,十多个孩子一起玩耍,象群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场面终身难忘。
在大人们推杯论酒过程中,大家用完了早饭,时间往往就到了中午十点多,和大姨全家在小舅舅家陪同下,于是起身,要去同村大舅家了,往往都是人还未到,消息早早就让我们这帮孩子们给传递了过去。外婆、大舅和大舅妈以及早来他们家的亲戚,都早早在自家门前等候,迎接的场面是感人的,握手、拍抚和拥抱着孩子的浓情场面,不逊色于喝了蜜水一样甘甜。被礼让进大舅家大门后,大家都是围坐在外婆所住的窑洞里,屋子里此刻挤满了人,经常是凳子不够用,小辈就站着道喜。刚进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妈和姨先给外婆磕头,随后是外婆掀开她那放好吃物品的柜子,这时孩子们都围拢过去,接受分发给水果糖、核桃、柿饼和琼花糖等礼物。我和姨弟往往都是得到最多的,此刻外婆慈祥的脸上,写满了爱恋,大舅和大舅妈也要派发我们压岁钱,孩子们也要在大人笑声中,趴在地上完成磕头和道福。大舅是吃公家饭的医生,当时家境是舅舅们中最好的,所以我们从他们那得到的份儿钱也是最多的,他家的吃、用和摆设那时也是最时兴的。到他家,孩子们最喜欢抢着坐的是他家的竹藤圈椅,期间,也会观看大人们围坐起来边喝茶边聊天的情景,他家“红灯”牌收音机也是最喜欢听的奢侈品,抱在怀中爱不释手,总能招引来其他亲戚家孩子围拢和善意的抢夺,最后轮流抱收音机往往是折中的做法。大舅妈和她出了嫁的女儿,在大家寒暄后便开始准备中午丰盛的肉席大餐,大舅披着他那件威武的黑皮衣,悠闲地收拾着酒桌,倒当时算是高档的“五粮液”入酒壶,摆放酒具和竹筷,不时招呼大人们抽“大前门”牌香烟……。大舅说话沉稳而又风趣,知道和了解的事情也最多,从他那里,可以听到许多外面的新闻和趣事,他对待小孩子很有耐心,我们都喜欢在他跟前玩耍和聚拢,他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