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引渡风波(上)
这段时间你不在上海?”

  “我陪一个美国同行到上海周边地区转了转,”鲍里斯说:“他是《纽约时报》的记者,认识多年了。”

  鲍里斯唤服务生过来点了餐,然后往椅背上一靠,掏出了雪茄烟。

  鲍里斯年龄比道森小了整整十岁,是个金发碧眼、身材匀称的美男子,他上身穿一件咖啡色皮猎装,下身是一条宽松的灯芯绒裤,英俊潇洒。这小子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见多识广,很风趣很健谈,因此颇受太太小姐们的青睐,是社交界的宠儿。

  鲍里斯抽着雪茄,打量着对面的道森:“老兄,你看上去愁眉不展,好像有什么心事?”

  道森重重的叹了口气:“要是可能的话,我真想立刻退休,回约克郡老家钓鱼去。”

  鲍里斯笑道:“别妄想了老兄,威尔逊不会放你走的,你可是他的左膀右臂啊。”

  他喷了口烟,接着问道:“出了什么事?遇上麻烦了?”

  “是啊,不小的麻烦。”

  道森一边叹气,一边把与青木的争吵述说了一遍。

  “他非要把林永年一块引渡。”道森说:“这个可怜的人,一旦落到他们手里,结果恐怕会很糟糕。”

  “林永年这个名字很耳熟,让我想想,”鲍里斯蹙眉道:“他好像是一位企业家。”

  “没错,”道森说:“他是中华味精厂老板。”

  “对了,我想起来了,”鲍里斯说:“去年淞沪抗战的时候,我们的报纸曾经采访过他。”

  这时鲍里斯点的餐送来了,一份麦西尼鸡,一份乡下浓汤。他熄灭了雪茄,沉思道:“日本人引渡那个姓张的可以理解,但为什么非要引渡林永年?你不觉得奇怪吗?”

  “这我还没想过,”道森承认道:“听你一说,倒确实挺奇怪的,青木对他好像比对姓张的还要上心。”

  鲍里斯喃喃说:“其中定有不可告人的原因。”

  “你判断一下,会是什么原因呢?”道森问。

  鲍里斯耸耸肩:“这就难说了,一切皆有可能。”

  沉默了一阵,道森说:“算了,随他去吧,这事我们无能为力。”

  他放下刀叉,端起酒杯呷了一口,转移了话题:“你这个消息灵通人士有什么新消息吗?”

  鲍里斯摇摇头:“都是坏消息。慕尼黑协议签订之后,张伯伦被吹捧成避免战争的英雄,首相地位更稳固了。”

  道森瞟着他:“你为什么说这是坏消息?”

  “当然是坏消息,很坏的消息。”鲍里斯说:“张伯伦这个软蛋会把绥靖政策进行到底,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但大多数人并不这样认为,”道森说:“或许张伯伦是对的,战争真的可以避免……”

  “不可能!”鲍里斯断然道:“因为这是违反人的本性的,尤其是希特勒的本性。”

  道森故意挑起争论,他需要用一场争论来舒缓情绪,于是微笑道:“这是你的一家之言……”

  “不!这是普遍真理!”鲍里斯果然激动起来:“人的本性是贪婪无度得寸进尺的,希特勒更是如此。满足他的要求非但不能让他停下来,反而会鼓励他怂恿他,让他的野心变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