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元清扶乩
p; 难得和父亲出去玩,小家伙一本正经的表情怎么也压不住眼角的喜悦。

  随着小石头的加入,卢灿这边的队伍瞬间庞大起来。尾行久子也跟着,虎子和他的女友萧云琴被安排过来照顾两个孩子,鉴于他们本身还是孩子,田乐群又安排大柱叔和辛婶随行。

  算上两位安保,一行近十人,浩浩荡荡赶赴元清阁。

  元清阁始建于1942年,规模并不大,依山而建,山脚一群建筑为斋堂和游客栖息之所,还有福池及“王章”和“张禹”供堂;再往上二三十米的山腰部位,还有几栋阁楼庙宇,为赤松仙子正殿,以及提供给市民的“灵塔”——供放祖宗牌位及骨灰盒的地方。

  倡建人为当时香江盐业商会副会长梁秉公,他也是香江黄大仙祠创建人梁仁庵道长的侄孙。

  最初,元清阁只是一座供奉赤松仙子画像的简陋斋堂,仅供信众初一参拜。

  战后,啬色园重新开放,元清阁倡建人梁秉公和唐丽泉等,都受邀参与啬色园管理工作,顷刻间,元清阁面临闭馆之忧。

  转机出现在1947年。

  梁秉公唐丽泉等人,准备在合并之前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扶乩,以请天意。

  在这一年的扶乩仪式中,出现两大乩示道揭。

  其一是:云厚雨必猛,弓劲箭必远;灾后有盛世,福泽一甲子。

  其二是:如火盖干薪,增长火炽然;如是受乐者,爱火转增长。薪火虽炽然,人皆能舍弃;爱火烧世间,缠绵不可舍。

  一次扶乩,出现两种乩示,这种情况极其罕见。

  很明显,第一乩示,说的是战后香江会迎来六十年的盛世;第二乩示则有可能预示着即便现在元清阁与黄大仙祠的关系如恋爱中的男女,恨不得融为一体,但时日长久后,依旧会爱恨纠缠。

  梁秉公等人再三商议,决定不予啬色园合并,自筹资金,扩建元清阁。

  终有今天元清阁的局面。

  卢灿昨天晚上听爷爷与谭乐、王鼎新、孙立功等人聊“1947年元清阁大乩示”时,整个人都懵了。尽管他知道扶乩系“炼二话手法而为之”,但这两则乩示,说得很准。

  譬如第一则乩示,香江六十年盛世,也就是在到2007年,香江还真能当得起“盛世”一词,经济发展速度快,族群矛盾不大。但2007年之后,无论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还是人和,都只能说是“平安之世”,距离盛世还有一段距离。

  第二则乩示同样很准。

  啬色园与元清阁现如今的关系,同祖同源却兄弟阋墙,可不就是爱恨缠绵么?

  所以,卢灿对今天元清阁的扶乩,颇有些期望。

  一行人自认来得挺早,可更有早行人。

  夹在拥挤的信众中,卢灿左手牵着卢岳,右手拉着尾行久子,在丁一忠和顾金全等人的拥簇中,跨进挂着“金生丽水乾卜留踪迹;华光普照坤造别洞天”对联的牌楼。

  人太多,好在元清阁已经安排人在牌楼下迎接,一位着青袍瓦楞帽的二十来岁道士走过来,朝卢灿稽首,“卢先生,我家住持有请。”

  在他的带领下,一行人绕过龟池,从斋堂侧面的登山小径上到山腰,顿时清静许多——山腰部分今天半封闭,普通游客和未经邀请的香客,是不允许上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