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虎子电话
/>   在卢灿的原本想法中,不出意外的话,邓开颂教授还将是香江炮台公园第一任馆长人选,可现在听虎子的意思……邓开颂领导的筹备组,内部矛盾不少,此人的权威,略有不足。

  “黄苗子黄老师他们……什么态度?”

  之所以提起黄苗子,是因为整个项目毕竟是香江艺术基金发起,资产也属于香江艺术基金,未来的管理运营同样还是香江艺术基金,其它机构只是监督而已,因此,炮台公园筹备组中,成员最多的就是香江艺术基金,足足占据半数,而黄苗子又是这些人的头头——如果黄苗子不支持邓开颂,意味着邓开颂的工作完全无法开展。

  所以,虎子提到的“内部吵架”,卢灿第一时间怀疑是黄苗子在针对邓开颂。

  但是,黄苗子是香江艺术基金的人,但他同时也是潘苏奶奶的“同门师兄弟”——两人都随吴湖帆夫人潘静淑学过绘画,甚至黄苗子能进入香江艺术基金,都来自于潘苏奶奶的推荐,因此,此人与虎园博物馆及卢家的关系,一向良好。按理说,他不应该给邓开颂“埋雷”。

  可人心这东西,最不可琢磨。

  王小虎只是随队实习,卢灿没指望他打听什么消息,随口一问而已。

  孰料,虎子还真给他带来一点惊喜。

  “前几天,我陪俞老师参加过一次会议,讨论炮台公园建筑风格。会上,胡春慧胡老师和邓老师争执起来,黄老师全程没说话。”

  他口中的俞老师,是虎园博物馆俞瑾标研究员,饶老的学生,专项研究近现代中欧经贸交流及南洋史,虎博派驻炮台公园筹备组成员。至于胡春慧,是香江珠海学院文学院讲师,毕业于台政大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台北学者,是香江历史博物馆派驻的筹备组成员。

  邓开颂与胡春慧对上,黄苗子不说话,这情形……有点意思。

  卢灿呵呵笑了两声,“都吵什么?”

  “最开始,胡老师坚持,公园的风格应该偏中式,以此来体现和警醒市民,香江是中国土地,中式建筑尤其是粤东风格的建筑,更能体现地域特色。”

  “但邓主任认为,香江历史特殊,最合适的风格是中欧融合,另外,所有铁炮都是英式铁炮,用中式风格建筑,不合适,风格不统一。”

  “胡老师又说,建筑与展品风格上的反差,更能体现历史的屈辱,更能警醒世人。而且,所谓中欧风格融合只是口头说说,很难做到和谐与统一,同样存在视觉不统一的问题……”

  虎子今天这番话,让卢灿不得不承认,自己对这位“弟弟”了解不够——这番复述,条理清晰,双方观点和矛盾点总结也很到位。这还是那位“莽弟弟”?

  思绪短暂打岔后,卢灿又回到眼目前的问题上来。

  看似风格之争,其实涉及的因素颇多。

  胡春惠的提议,乍一听很提气,这与台北最近几年的学术风气有很大关系。

  台北这些年经济发展的不错,造就了岛民的自信,也影响到文化圈中的“文化自信”——历史上,“中华文化传承其一在台北,其二在东洋”的说法,就是此时盛行起来,影响后世几十年。

  落实到香江炮台公园项目上,胡春惠的想法不可取,卢灿更偏向于邓开颂的建议。香江炮台公园,毕竟是殖民产物,之所以投建这家公园,是为了让后人不要忘记近百年的历史。

  既然要复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