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完结
p;然后毫无意外,又是半年时间,完成研究生课业,成功被特招进入中科院。

  那一年,她的存在成为了燕京学子们背后抡起的马鞭,似乎在不断鞭笞他们努力前进,疯狂追赶,不能被一个小孩子比下去。

  可让人绝望的是,无论那些自诩天才,经常被以学神称呼的天才们如何追赶。

  每次抬起头时,都会发现对方已经远到连个影子都快看不到。

  那一年也可称之为燕京学子们的噩梦之年。

  不少人至今都没法走出被那可怕天才光环击碎骄傲的内心阴影。

  不过也有好的,比如那一年全校统一跳级人数达到历史顶峰。

  许多学子似乎被刺激带动着,进入疯狂内卷学习中,然后跳读。

  而在这两年,提前毕业的人也多了起来。

  总的来说,算是一种良性的影响。

  至于那些被内卷的人心理阴影如何,便不得而知。

  不过在时见进入中科院后,便再也没有她的消息。

  久而久之,这个名字也渐渐淡了。

  除了学校应届优秀毕业生榜上她的照片始终存在外。

  关于13岁封神的天才少女传说越来越少。

  随着新生一届届的进入,老生一届届的走,这个名字已经很少再被提起。

  直到一周前,校长在国旗上突然发表一通讲话。

  同时校门口一条恭贺我校校友时见院士完成第十五项专项研究的横幅就被挂上。

  当然看得学生们一脸懵逼。

  时见院士是谁?

  咱学校的?

  怎么没见教师栏上挂着?

  还有完成十五项专项研究什么鬼。

  现在庆贺科研成功还用数量来堆的吗。

  然后时见这个‘尘封已久’的名字,重新出现在广大学子们眼前。

  关于她的可怕事迹再次被提起。

  而这次关于她的可怕事迹,更加震动人心,甚至轰动全球。

  因为当天晚上,中央新闻就开展了整整十五分钟的播报。

  全是关于这位时院士的丰功伟绩。

  这位被誉为燕京最小的天才,出身农村,家境贫苦,一家子甚至挤在猪寮里住。

  但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走出一位伟大的开拓者。

  12岁时,她就独自创造‘新基因合成理论’,并进行实践。

  然后成功培育出基因更加稳定、更加优秀、更加高产、更加营养的二十多种蔬果。

  以及独立运算出水稻‘合成1型’和‘合成2型’。

  同时还培育出‘希望1型’,也就是土壤改造种。

  而后又在13岁时,成功培育出具备净化和转化水质的水培‘希望2型’。

  也是在同年,13岁的她,悄悄的被授予中科院士头衔。

  当燕京学者们还在争论时见又几天没来上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