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开雕
>   但是哪个人愿意在百年之后,让一只王八骑在自己的头上呢?

  “没有……在棺材上雕刻王八的!”赵晨星苦笑着摇头。

  “呃……不是王八?”孙小余微微愕然。

  旋即他又猜测的问道:“那不会是要在上边刻……美国队长吧?你留下的这一块盾形凹凸,不就是美国队长的盾牌?”

  “……”突然间,赵晨星感觉孙小余可能让那些“坏人”把脑子打傻了。

  为了避免孙小余再胡乱猜测下去,赵晨星无奈的说道:

  “不是美国队长,也不是蜘蛛侠,具体是什么……你还是看着吧!等出来了你就知道了。”

  说完话,赵晨星扭过头,从柳程程赠送给他的雕刀中拿起一把广口平刀,开始雕刻。

  雕刻前,赵晨星告诉孙小余,这广口平刀,又叫“双直背”或者“斧头刀”,脱胎于斧头,是匠人雕刻粗模轮廓时用的刀具。

  自古雕刻都有一个从粗,到中,在到细的过程。而粗模轮廓也是工作量最大,最能把握整体走向的时候。

  说起这粗雕的过程,雕刻中有句行话,叫“六分粗模三分琢,还有一分在心里”。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雕刻粗模的作用了。

  解释完,赵晨星毫不迟疑的将他的“双直背”抵在楠木上。

  而后他又以一把羊角锤为发力物,不断地捶打着“刀腚”,琢刻着这楠木的棺材板子。

  伴随着锤起刀落的铿锵节奏,那外软内硬,丝纹华丽的金楠木顿时如铁削豆腐般的“屈服”了。

  在赵晨星的手下,质地细腻的楠木碎屑纷飞。

  每一片木屑碎块都溅射的老高,落在地面时,蹦跳几下才会停稳。

  而且更为有趣的是,赵晨星劈落的木屑,每一块都呈现指甲盖大小的半月状。

  那些半月状的废片,一个个大小规格相差无几,真仿佛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那飞溅老高的木屑,许多都落在了孙小余的脚边。

  而盯着那些相差无几,如半月形状的废料,孙小余怔了。

  而后他抬起头来,如看怪物一般看着赵晨星问道:“你这么年轻,竟然会半月落天?!”

  “半月落天……”赵晨星听着这句他许久都没有听过的名词,也是一阵惊讶。

  他问孙小余说道:“你怎么会知道这个词的!”

  “我爸也是匠师!我听他说过……”孙小余面色严肃的告诉赵晨星。

  原来,就在孙小余刚考上大学的时候,孙小余的父亲孙和特别高兴。

  捧着孙小余的入学通知书,孙和说过一句“咱们家今天真是双喜临门”。

  当时,孙小余挺好奇的,便有心问过父亲一回,“双喜”的另外一个喜庆是什么?

  对问,孙和告诉孙小余,说他最近刚刚掌握了一手绝技,叫“半月落天”。

  而这个绝活“大成”的表现,就是像赵晨星这样,将雕刻时的木屑都打成模刻一样的半月形状。

  那雕屑飞溅的样子,因为就好像一个个半月从空中坠落一般,故而有此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