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契约
�的时候,都感觉异常新鲜好奇。

  也不由的,一众观礼的看客们围拢了过来。

  看着赵晨星将那些工整的小字如印刷体一样写在纸上时,夏夏和柳程程都是佩服至极。

  “好深的功底呢……”柳程程不由感叹的说道:“这字写的恐怕书法协会的大师也不过如此……”

  “对呀,对呀!”夏夏闻言,也频频点头的说道:“上次我卖房,接待过一个写了十几年毛笔字的书法家,他写的经文歪歪曲曲的,比赵哥差远了……”

  最后,两个人都发出了一声轻柔而费解的感叹。

  “一个木匠……居然也能写出这么好的字迹来?!”

  对于夏夏和柳程程的费解,正专心写契书的赵晨星没工夫答理他们。

  到是同样在一旁看的断手匠孙和,冲两位美女进行了专心的解答。

  孙和在断手之前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匠工。

  所以在很多涉及专业的事情上,他看的很透。

  当赵晨星写出那些漂亮的字迹时,孙和上来就是微微一愣。

  之后,他又脱口而出的说道:“原来赵兄弟学的本事不是一般木工,而是官做的匠术!”

  “官做?匠术?”柳程程皱眉,旋即问道:“啥是个官做?”

  对问,孙和回答道:“古代,匠人分两种,一种是民间的匠人,另外一种是更高级的匠人,由政府培养的叫官做匠人……”

  原来,在古代有一种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家族,会世代为政府部门服务。

  那些匠人因为有统治阶级的庇佑,所以位置和经济地位比一般的民间匠人要高。

  久而久之,这些由官方资助,培养的匠人世家便被尊称为“官匠”。

  他们制作出来的东西,建筑的技术被称作“官做”。

  在明清时代,官匠有匠籍,不用徭役,不用纳税,统归户部,子孙可以接替父辈在国家的官衔和荣耀。

  最重要的,他们还可以接触到许多只有皇宫大内才有的书籍和资料。

  学会一身只有他们内部才能教授的特殊技巧和能力。

  当然,现代社会,皇权倒阀,已然没有了官做的匠人了。

  但是那些传承着高超手艺的官匠家族,却还是流传了下来。

  说至此,孙和看着赵晨星写出的工整字迹,又一声感叹道:“赵兄弟会做治疗脊椎的木甲,又会写这样漂亮的字迹,本事异于常工。”

  “……所以我猜,你祖上一定是宫里的官做,或者在机缘巧合之间,得到过官匠人的指点秘籍之类……”

  赵晨星听着孙和的话,不由的住了笔。

  而后,他抬起头,有些惊讶的看着孙和。

  孙和的猜测基本是对的。

  赵晨星对于自己家族技艺的传承历史,其实所知甚少。

  他甚至对于自己爷爷年轻时的经历都知道的不多。

  但是赵晨星知道,自己家的鲁班经是从宫里出来的。

  是明熹宗宫藏本并注解。

  带着诧异和好奇,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