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冀州形势
;“兵马不足?”我的关注点只在这里,“冀州也是人口大州吧?怎么会连张燕那十来万人都对付不了?”

  “大人你要知道,朱儁刚上任时,冀州境内全是黄巾余党,为此他就花费了一年时间,”李典提醒我,“安定下来后,当务之急是鼓励百姓种植,而不是再次征兵作战啊。”

  作为不懂民政的好战狂,我和贾穆惭愧地低下头。

  “种地只是一个次要原因罢了。”贾诩终于开口。

  “先生请指教。”我们几个后辈立刻端正姿态向老师学习。

  “黑山不过二十万人,除去跟随的老弱妇孺,可战之人最多五六万,而冀州无论是钱粮或是人丁都不缺,想抽调几万人马,原本是十分容易的事情。”贾诩拈须道。

  “可是?”我最见不得说到关键处就摆pose的人了。

  “可是……冀州多封国,各国人口虽多,但慑于朝廷法令,无人敢擅自征兵,因此,兵力最多者,只有魏郡和渤海二郡。”

  “渤海……那不是袁绍么?”我对他的印象可是十分糟糕,“这厮有野心,靠不住吧。”

  “与我所见略同。”贾诩竟然肯定了我的观点,这让我十分欢欣鼓舞。

  “我也早听说袁绍此人不太安稳。”李典道。

  “当年他就想拥立刘虞,”我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总算能够发挥一点用处了,“当今皇帝能够重用他就怪了……但是为什么一直不处理他?”

  贾诩淡淡说道:“毕竟是袁氏子孙,没有大罪朝廷不会动他。”

  “可怜袁术这个傻瓜。”我叹息。

  “也不能这么讲,”他不同意,“袁术乃是看准时机破釜沉舟,如果一举能够得手,使得大汉的统治崩溃,他确实可以成就大业。”

  “你对袁术的评价倒是不低……”我有些诧异。

  “可惜实力不济,浪费了袁氏好大的名头。”贾诩摇头。

  “要是我……”我也暗自叹息。

  “注意你的形象。”贾诩提醒我。

  “那魏郡呢?”我急忙回归主题,“太守是谁?”

  “……”他又看了我一眼,“你已经做了两个月的赵国相了,竟然连周围郡国的太守都不知道?!”

  徐晃和李典一起看我。

  我自惭形愧恨不得找个地沟爬进去。

  “魏郡太守……不是力成嘛!”连贾穆都可以毫不思索地叫出他的名字,这愈发让我感到羞惭。

  力成?真诡异的姓名啊……我努力回忆着自己是否看过这个名字。

  “月初时我曾派人去魏郡给太守送了趟信……当然,用的是你的名号,”贾诩这时才想起来先斩后奏,“整个魏郡大概能有兵马一万五千左右,据说士兵还算剽悍jing锐。”

  “jing锐?”徐晃很罕见地插话,“比我们虎豹骑如何?”

  贾诩微笑着回答他:“七千虎豹骑,纵横东西数千里,又有公明和曼成勤加cao练,堪称天下jing骑,魏郡士兵大多只是普通的步卒而已,如何能相提并论?”

  徐晃和李典都羞赧地摆手:“文和先生谬赞了。”

  “爹你说我能杀他们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