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买个房,搬家
��场的成熟火热,张晓夜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在港台两地加起来销量也超过了六十万册。

  加上《寻秦记》和《明报》那边的稿费,他现在也有几百万身家。

  而且从叶茜文的唱片里他也同样赚了不少。

  跟编剧不一样,整体来说歌曲虽然也不值钱,甚至对于新人来说可能倒贴钱都不会有人要,但词曲作者红了之后就有机会能够拿到分成。

  电影涉及的毕竟太多,一部好电影需要同时具备很多因素,究竟是编剧比较重要还是导演比较重要?又或者是演员?建制?

  这个问题后世无数人依旧一头雾水,而歌曲很明了,最重要的就是词曲作家。

  写得出好歌来有的是人唱,歌手离了优秀的词曲作家却是不行,所以词曲作家的待遇也算不错。

  当然,前提也得是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有足够的能力,唱片公司也不是善堂,不是那么容易讨价还价的。

  张晓夜就有这个资格,而且他还包办叶茜文唱片的所有歌曲,唱片卖得这么好,除了他应得的收入之外,华纳还额外给了他一封利是。

  利是是香江的说法,其实也就是红包。

  兜里不差钱,这就是他想要买房子搬家的底气所在。

  只是钱虽然足够,他想得也还是太过于乐观,回家后将这个提议跟周妈妈一说,果然就像周慧敏说得一样,被果断的拒绝了。

  “晓夜,我知道你现在有能力了,也赚了不少钱,倒是这样不合适。”

  周妈妈语重心长的就说道:“你想搬家是为了自己的事情,我们都支持你,但我们就没有必要了。这么多年来住在这里,我们都习惯了,换个环境没有这些街坊邻居反而不习惯。”

  周妈妈说了一大堆理由,但追根究底主要原因其实还是那句“不合适”。

  她虽然是张晓夜的监护人,从小就照顾着他,到现在也确实是一家人的感情,但毕竟只是感情上如此,不是事实。

  说起照顾张晓夜,坚叔每次来也都会给她一笔钱,刨除培养出来的感情,这其实是一种雇佣关系。

  张晓夜想得很单纯,觉得无论是从这么多年的感情来还是从周慧敏的角度自己都有这义务,但就是说服不了周妈妈。

  一个人扛着这个家这么多年,周妈妈很有主见,谁也劝不了她,张晓夜好说歹说都一样,最后都急得表示让周妈妈把这当聘礼,结果周妈妈只是笑笑就道:“就算是聘礼也得等你跟阿敏结婚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