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知己和笔友
�得哪有一点伤感的味道,如果张晓夜是个严厉的制作人,他肯定得骂你。”

  原本一首苦情歌,听众听着却是听到了甜蜜的味道,那肯定不行。

  张晓夜作为制作人并不算严厉,不过别看他平时嘻嘻哈哈没个正行,而且还有点痞有点流氓,但认真起来还是很严肃的。

  跟张晓夜一起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张晓夜从来没有骂过她,有什么错误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也都是不厌其烦的再三解释,很有耐心。

  张晓夜也不需要骂人,每次他只要一认真起来,叶茜文也就会自然而然的专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是一种感染力,很明确的能够感觉到他现在很认真,自然也就不会溜号。

  叶茜文现在一门心思都在制作新专辑上,对张晓夜很感激,不过却也没想过其他的,现在王珍妮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就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了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

  张晓夜一字一句的教她歌词发音。

  张晓夜一遍又一遍的亲自给她示范,每首歌该怎么去演绎。

  都说认真的男人最帅,张晓夜专注时候的表情好像也印刻在了她的脑子里,回到家里、或者张晓夜还没有赶来的时候,她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来。

  更重要的是,张晓夜真的非常懂她,就拿这些歌曲来说,她还什么都没有说过,张晓夜就直接心进了她的心坎里。

  她的所思所想,张晓夜都把握得异常精准,工作上是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两个人交流的时候她都会有遇到知音的感觉。

  虽然相处的时间还不算长,但张晓夜貌似还真的已经走进了她的心里。

  随着回忆,叶茜文的思绪有些飘忽,自言自语般的嘟喃道:“他还只是个十六岁的高中生。”

  这一句话,答案已经很明显了,王珍妮就道:“你真的是将他当成一个高中生吗?”

  人有生理年龄,也有心理年龄,不少人都会表现得比真实年龄成熟,张晓夜是个穿越者,灵魂不止16岁,自然也是如此。

  看到叶茜文沉默了下来,王珍妮就摸摸她的头笑道:“傻女,喜欢了就要义无反顾的往前,年龄这算是问题吗?我到现在谈了两段感情,哪个不是小我五六岁。”

  别说五六岁了,娱乐圈里面小个十多二十岁的,那叫事吗?

  ————

  圣士提反堂中学,张晓夜又给《东方日报》交了将近二十万字的稿子,足以连载一个月,《明报》上的专栏并不需要每天都写。

  散文随笔和小说不一样,没那么多东西天天来写,哪怕是抄,一天一篇散文也都太逆天了一些,抄都超不过来。

  当然除了散文诗歌,张晓夜在专栏上写的东西还有很多,生活、社会、学校、教育等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他这些文章特别受年轻人的喜欢。

  就跟后世的韩寒一样,他现在俨然已经是香江年轻人的意见领袖,支持者众多,每篇文章几乎都能得到认可,从而因此年轻人的共鸣。

  稿件没有压力,暂时也无事可做,张晓夜好不容易想要专心上课,前面周惠敏将一封信递了过来,道:“喏,晓娴给你的信。”

  张晓夜随手接过来就道:“你不看看了?”

  “连学校里面的一棵梧桐树你们都能从春天讨论到冬天,我才没那个兴趣呢。”周惠敏果断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