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得到更多的物资,哪怕流民们真怀有什么异心,也因体力不足,又无精良器械,一时半会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如此行事,非但能让之前饱受压迫的流民们暂时安定下来,日后利用他们做什么也方便。
这一策略,许徽想了很久,斟酌考虑,日夜删改,历经月余,方自信满满地对许泽建议。也唯有她这种特殊的身份,才能自如地对许泽提出各式意见,都不会被怀疑。谁料许泽闻言,勃然大怒,二话不说,直接命许徽在祠堂罚跪,好好反省。
许徽本性极倔,认定自己做的决定没错,就怎么都不肯承认错误,才生生将四个小时的罚跪延长成三天。许泽也知许徽的建议才最为符合这个时代的情况,可他骨子里仍旧是那个接受平等教育的现代人,又见识了这个时代百姓的艰辛,从而有着异样的坚持。别的郡,他不能管,也管不着,但在上党郡,他尽自己所能地让百姓过得好一些。
这是属于穿越者的独有骄傲与坚持,养尊处优,习惯了利用世家资源,哪怕两世为人,都始终高人一等的许徽无法,更不能理解。她心中的不忿与不解,都被许泽以强权镇压下去,却未曾磨灭,尤其在遇到了这种事情之后,更是增添了几分怨气。
许徽极敬重许泽,自不会觉得自己祖父的举动有什么不对,她只认为祖父仁厚,连流民都给予优待。偏生流民们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就有些不知好歹,不懂得天高地厚。连地都是租借的,却在上党危难之时,连人都不敢出,果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倘若说在此之前,她对强行征兵还有些心理负担,愿意拼着父祖及旁人的责罚,许以重利。眼下的她,当真是半点愧疚都没有,略略冷静下来后,想也不想,张口便是一连串地指令:“寡妇当家,抑或家中独子的流户,暂且不去考虑;家中两到三子的流户,强征次子入伍,违者斩;家中儿子及四个的,掐头去尾,旁的一道弄过来;家中三世、四世乃至五世同堂的,均分一下,确定都有人养老送终之后,将多余的青壮全拉过来。”
楚恒胆战心惊地听着许徽的命令,已经有些不确定她到底要征多少人去战场,只想着若是流民乱起来,许徽带来的一千五百人,以及襄垣县的三百州郡兵,还有几十个衙役之类够不够镇压。未料许徽歇了一口气,又快速地吩咐道:“流民之中,既有单门独户,便有宗族抱团。桀骜不驯的宗族,同样按照我说的来;领袖稍微圆滑些,或者干脆是老人,青壮又上了百人的宗族,勒令他们百名青壮之中,弄五到十个过来即可,不许超过一成之数。”
楚恒一面快速急着许徽的命令,一面揣摩她的含义,琢磨了一会儿后,免不得倒抽一口冷气。
人都有攀比心理,见自己过得比旁人好,心中就舒服;见旁人过得比自己好,就嫉妒眼红。若是许徽公平征调,一视同仁,大家心生不忿,由宗族大户挑头,散人当前锋,还真有可能被他们闹出乱子。偏偏许徽却玩了这么一出釜底抽薪,彻底断了他们造反的后路。
流落到旁人的地盘,还能给当地县令留下“桀骜不驯”印象的,首领的心机自然深沉不到哪里去,估计就是一把子蛮力好使。偏偏这种人的匪气还很重,自以为很豪气很义气,看不起尽量与官府打好关系的人,却不知这是生存的智慧,不懂得收敛的他们才是傻瓜。
可想而知,这种脑子不好使的人,若是听见平日自己瞧不起的对象,百人里头只要抽一到十个人,他们这边却至少得被带走三十个人以上,矛头会冲着谁去。而被优待的宗族,自以为官府向他们示好,为了应付矛盾,也为了更进一步,必定与官府靠得更拢。
流民们本就是一团散沙,无人领头绝对无法成事,许徽这一计,轻轻松松就将后患免去,着实高明。
这一策略,许徽想了很久,斟酌考虑,日夜删改,历经月余,方自信满满地对许泽建议。也唯有她这种特殊的身份,才能自如地对许泽提出各式意见,都不会被怀疑。谁料许泽闻言,勃然大怒,二话不说,直接命许徽在祠堂罚跪,好好反省。
许徽本性极倔,认定自己做的决定没错,就怎么都不肯承认错误,才生生将四个小时的罚跪延长成三天。许泽也知许徽的建议才最为符合这个时代的情况,可他骨子里仍旧是那个接受平等教育的现代人,又见识了这个时代百姓的艰辛,从而有着异样的坚持。别的郡,他不能管,也管不着,但在上党郡,他尽自己所能地让百姓过得好一些。
这是属于穿越者的独有骄傲与坚持,养尊处优,习惯了利用世家资源,哪怕两世为人,都始终高人一等的许徽无法,更不能理解。她心中的不忿与不解,都被许泽以强权镇压下去,却未曾磨灭,尤其在遇到了这种事情之后,更是增添了几分怨气。
许徽极敬重许泽,自不会觉得自己祖父的举动有什么不对,她只认为祖父仁厚,连流民都给予优待。偏生流民们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就有些不知好歹,不懂得天高地厚。连地都是租借的,却在上党危难之时,连人都不敢出,果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倘若说在此之前,她对强行征兵还有些心理负担,愿意拼着父祖及旁人的责罚,许以重利。眼下的她,当真是半点愧疚都没有,略略冷静下来后,想也不想,张口便是一连串地指令:“寡妇当家,抑或家中独子的流户,暂且不去考虑;家中两到三子的流户,强征次子入伍,违者斩;家中儿子及四个的,掐头去尾,旁的一道弄过来;家中三世、四世乃至五世同堂的,均分一下,确定都有人养老送终之后,将多余的青壮全拉过来。”
楚恒胆战心惊地听着许徽的命令,已经有些不确定她到底要征多少人去战场,只想着若是流民乱起来,许徽带来的一千五百人,以及襄垣县的三百州郡兵,还有几十个衙役之类够不够镇压。未料许徽歇了一口气,又快速地吩咐道:“流民之中,既有单门独户,便有宗族抱团。桀骜不驯的宗族,同样按照我说的来;领袖稍微圆滑些,或者干脆是老人,青壮又上了百人的宗族,勒令他们百名青壮之中,弄五到十个过来即可,不许超过一成之数。”
楚恒一面快速急着许徽的命令,一面揣摩她的含义,琢磨了一会儿后,免不得倒抽一口冷气。
人都有攀比心理,见自己过得比旁人好,心中就舒服;见旁人过得比自己好,就嫉妒眼红。若是许徽公平征调,一视同仁,大家心生不忿,由宗族大户挑头,散人当前锋,还真有可能被他们闹出乱子。偏偏许徽却玩了这么一出釜底抽薪,彻底断了他们造反的后路。
流落到旁人的地盘,还能给当地县令留下“桀骜不驯”印象的,首领的心机自然深沉不到哪里去,估计就是一把子蛮力好使。偏偏这种人的匪气还很重,自以为很豪气很义气,看不起尽量与官府打好关系的人,却不知这是生存的智慧,不懂得收敛的他们才是傻瓜。
可想而知,这种脑子不好使的人,若是听见平日自己瞧不起的对象,百人里头只要抽一到十个人,他们这边却至少得被带走三十个人以上,矛头会冲着谁去。而被优待的宗族,自以为官府向他们示好,为了应付矛盾,也为了更进一步,必定与官府靠得更拢。
流民们本就是一团散沙,无人领头绝对无法成事,许徽这一计,轻轻松松就将后患免去,着实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