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   “深宅大院之中,想要一个女人死,实在是太容易了。”

  很显然,无论许徽还是许泽,都不认为孝昌县主是正常死亡,是以许泽以笃定的语气,说出完全不像疑问的疑问:“你认为,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以一个女人的死,双面投诚,双面下注,这种做法,许徽实在是太过熟悉。所以她抿了抿春,沉默片刻才道:“一半一半,不,应该说,七三开。”

  说罢,她又补充道:“孝昌县主的婚事,乃是圣人乱点鸳鸯谱,否则以侨姓吴姓老死不相往来,绝不通婚的惯例,纵然两厢情愿,也是绝对成不了的。孙女也不知此事到底多少人在推动,又有多少人在角力,但如会稽钱氏真是以我孝昌县主的死,来敷衍吴姓大族,暗地里继续对太子投诚,那么,圣人猝死之日,便是钱氏飞黄腾达之时。”

  钱氏若飞黄腾达了,柳瓒的末日,还会远么?

  对许徽来说,柳瓒完全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还极有可能拉拢过来的人才,别说许泽觉得柳瓒给人不祥的感觉,哪怕知道柳瓒真被厄运之神诅咒,她也得想办法让他为许氏出力。

  “你有这么大的把握?”

  “无论是与不是,赌一把总没有坏处,太子不会因为一个庶女的死亡,就放弃两个出身吴姓的甲姓世家的助力。”许徽慢悠悠地说,“何况有祖父在,哪怕他们没那意思,也能将他们逼到那种地步,不是么?”

  许泽闻言,不由失笑:“你太高看我了。”

  许徽轻轻摇了摇头,不再提这件让她浑身不舒服的事情,而是转了个话题,问:“祖父可有想好,三日之后荀氏宴会,如何提及般若之事?”说到这里,她顿了顿,才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佛门势力虽大,可道教到底是数百年的国教,隐藏势力不知多少,般若学说又不如毗昙、阿含一般……这般驱狼吞虎,可会遭到反噬?”

  得知武威郡的情况时,她深深地憎恶着佛门,恨不得食其皮啖其肉,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挑起佛门的内斗,让他们无法再给胡人带路。但这些日子随许泽翻译佛经,静思大小乘佛教之间的教义,揣摩它们各自的影响力,许徽也渐渐冷静下来,才有此一问。

  “你未免将道教,想得太过厉害了一些。”关于宗教的问题,许泽想了十余年,所以许徽一问,他连斟酌思考都不用,直接说,“道教以长生不老之术,吸引了无数信徒,也让大齐历代帝王奉之为国教。可每一次对‘仙丹’的失望,对死亡的恐惧,必定会让年迈的帝王怒不可遏,伴之而来的便是对道教的残酷清洗。加上道教内部激烈无比的权力与道统倾轧,让道教时常元气大伤,只是碍于无人可敌,方能稳步发展,逐渐恢复元气,否则他们这次也不会急成这样。再说了,许多道士侍奉于帝王身侧,难免染上是是非非,得罪诸多世家……佛教之所以能在北地大行其道,与世家的驱狼吞虎之计,还有暗中的支持,功不可没。”

  世家暗中支持佛教,以之为耳目、喉舌与兵刃,对抗道教,牵制北姓世家。却不曾想到,佛教从没将宝压在汉人身上,反倒对胡人相当看好。道教依靠着皇帝,暗中勾连儒家,谋划镇压世家,恢复皇权,又在吴姓世家中大肆发展信徒,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宗教往往伴随政治,而政治,恰恰是如今的上党许氏,或者说是所有北姓世家的薄弱环节。

  “还是戚方说得好,颍川之地,看似无比繁华,实则腐朽又烦闷。”提及即将到来的荀氏宴会,以及涌动的暗流,许徽抱怨道,“倒不如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来得爽快利落。”

  许泽带了些诧异地望着许徽,问:“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