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让他将许氏从区区一县的大族,发展成了一郡的领袖。许恽的出身与环境远远好过自己的父亲,可追究内心深处,他竟很有些自卑。
许恽的心态,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看重门第的社会环境。
真正的士族,历史少说也得往前追溯三百年,又有高门、次门与寒门之分。三世三公者为膏粱之姓,位列高门第一等;三世出令、仆者为华腴之姓,列第二等;三世为尚书、领、护者为甲姓,列第三等;三世入九卿者为乙姓,竟只能是士族六等中的第四等。
追究一下许氏的家谱,就能发现,许恽的曾爷爷和爷爷,都只做到了县长,许泽这个并州刺史才是四品官。若严格按照评判标准来,许家连士族都不能称,只能说是次门。进一步为高门士族,退一步就沦落为需要赋役的寒门。但由于许氏在上党全郡极有势力,若不出意外,子孙后代一个郡太守是跑不了的,加上他们手握一郡,才勉强能入高门之列。许泽抓住这一点,趁热打铁:“子厚,你无需将士族想得太过神圣,我许氏五代之前尚属寒族,自为父这一代,也不过是次门出身,可如今呢?在为父成为并州刺史,领安北将军,又握上党一郡实权之后,谁还能说许氏并非士族?成王败寇,古今如是,不到最后,谁都不清楚结果会怎样,你怎可妄自菲薄?”
“阿父……”
许泽原先的想法是,让许恽守成,稳固上党郡这片急急打下的家业,多加经营,将进取的希望放在孙子许亨身上。可自从知道十年之后,天下必乱,他不得不改变方针,给二儿子打气,让许恽的耳根子别这么软,省得未来连个值得信任,坐镇后方的人都没有。是以他望着许恽,语重心长,恨铁不成钢地说:“旁人看不起你,一点都不要紧,但你自己不能放弃自己,那才是真的完了!”
许恽心中惭愧至极,过了许久,方肃然道:“儿子受教!”
许恽的心态,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看重门第的社会环境。
真正的士族,历史少说也得往前追溯三百年,又有高门、次门与寒门之分。三世三公者为膏粱之姓,位列高门第一等;三世出令、仆者为华腴之姓,列第二等;三世为尚书、领、护者为甲姓,列第三等;三世入九卿者为乙姓,竟只能是士族六等中的第四等。
追究一下许氏的家谱,就能发现,许恽的曾爷爷和爷爷,都只做到了县长,许泽这个并州刺史才是四品官。若严格按照评判标准来,许家连士族都不能称,只能说是次门。进一步为高门士族,退一步就沦落为需要赋役的寒门。但由于许氏在上党全郡极有势力,若不出意外,子孙后代一个郡太守是跑不了的,加上他们手握一郡,才勉强能入高门之列。许泽抓住这一点,趁热打铁:“子厚,你无需将士族想得太过神圣,我许氏五代之前尚属寒族,自为父这一代,也不过是次门出身,可如今呢?在为父成为并州刺史,领安北将军,又握上党一郡实权之后,谁还能说许氏并非士族?成王败寇,古今如是,不到最后,谁都不清楚结果会怎样,你怎可妄自菲薄?”
“阿父……”
许泽原先的想法是,让许恽守成,稳固上党郡这片急急打下的家业,多加经营,将进取的希望放在孙子许亨身上。可自从知道十年之后,天下必乱,他不得不改变方针,给二儿子打气,让许恽的耳根子别这么软,省得未来连个值得信任,坐镇后方的人都没有。是以他望着许恽,语重心长,恨铁不成钢地说:“旁人看不起你,一点都不要紧,但你自己不能放弃自己,那才是真的完了!”
许恽心中惭愧至极,过了许久,方肃然道:“儿子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