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修养
�为上”的核心在于“心”,一个人如果注重内心的修行,锻造自己的气势,也能不战而胜。

  古代,有一位专门训练斗鸡的名手叫纪渻子。一天,君王让他代为训练一只斗鸡,十天过后,君王询问训练情况:“进展如何?是否近日可用?”纪渻子回答道:“时机尚未成熟,它杀气腾腾,一上场即横冲直撞。”

  又过了十天,君王再度询问,纪渻子还是回答说:“不成!它只要一听到斗鸡的叫声,便马上斗志昂扬,无法控制自如。”

  又过了十天,君王又来询问此事,说:“怎样了?现在该可以了吧!”纪渻子仍然摇头,说:“还不行,它只要看见斗鸡的身影,便立刻来势汹汹,火暴蛮斗。”

  十天很快又过去了。君王走到纪渻子面前时,终于得到了纪渻子满意的答复:“大功告成!如今它置身竞技场,不论其他的斗鸡如何挑其怒气,煽其斗志,它都如木鸡一样,无动于衷。这就是内心充满‘德行’的证据。现在,无论什么样的斗鸡遇见它,莫不落荒而逃。”

  纪渻子不愧为一个训练斗鸡的高手,他将斗鸡培养成大智若愚的木鸡,锻造了斗鸡的内心气势,让别的斗鸡充满恐惧,不战自败。人亦如此,不要稍微有点能力就四处卖弄、不可一世,轻率随便只会体现自己的无知,自我魅力的修养要靠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形成。

  军事上讲究“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说的就是心理博弈在竞争中的重要性。一个真正的强者是不会将威严流于表面的,他震慑的是人的心理,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距离感”,使人无法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认为听从他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让人不得不屈服、跟随。正是这种不声张、不傲气、捉摸不透、神秘的感觉,彰显了强者的人格魅力,让人心甘情愿地敬畏、崇拜。

  内心沉稳、不怒自威才是真正的内心气势。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要急于与对手搏斗,而要注重气势的培养。急于求成不但不利于竞争,反而会让我们一败涂地。韬光养晦、引而不发,培养自己内心深沉、淡泊名利的品质,当我们的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内心的威慑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需要激烈的竞争,我们的对手便会甘拜下风,失去反抗抵触的心理。当我们掌握了王阳明所说的“攻心”之术,就能减少人际纠纷的烦恼,也能够专心探求自己的良知了。

  品味音乐之美

  曰:“心如何求?”

  先生曰:“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和平,然后作乐。比如在此歌诗,你的心气和平,听者自然悦怿兴起,只此便是元声之始。《书》云‘诗言志’,志便是乐的本。‘歌永言’,歌便是作乐的本。‘声依永,律和声’,律只要和声,和声便是制律的本。何尝求之于外?”

  一天,弟子钱德洪问王阳明:“在心上如何寻找和谐的音律呢?”

  王阳明回答说:“古人大治天下,首先需要培养人们做到心平气和,然后才进行礼乐教化。就像你领诵诗歌的时候,心里很平和,听的人才会自然愉快,激发起兴趣,这里只是元声的开始罢了。《尚书》说‘诗言志’,‘志’,就是音乐的根本;‘歌永言’,‘歌’便是作乐的根本;‘声依永,律和声’,律只要求声音和谐,声音和谐就是制作音律的根本,又何苦要到心外去寻求呢?”

  在王阳明看来,舜作《韶》乐九章,周武王作《武》九变,都是具备了中正平和的心境并在此基础上制作的,因而具有较强的民风教化的作用,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而后世制作音乐,却多是作一些俗词滥调,与民风教化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还可能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王阳明才苦口婆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