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鱼
意弄模糊了,看不出牙咬的痕迹。

  “张三,快去称一称、量一量,趁这条鱼还活着,联系一下几家大酒店。”

  几个保安立刻拿着卷尺、大称开始测量:“老板,长162厘米,腰围81厘米,全重123斤。”

  “好家伙。”池大南惊叹不已,他是做鱼类生意的,知道这么大一条鳡鱼,正常都能卖个三四千了,请敖汤的五千块钱立刻就能回笼大半。要是碰上钱多人傻的老板,说不定能卖个十倍价。前段时间成江那边出了一条60公斤的大青鱼,按说青鱼也是很廉价的鱼类,可一个老板愣是掏了3万买走。

  “敖先生,这里是五千块,现在还早,你务必留下,让我中午好好宴请你。”

  敖汤接过装钱的信封,说道:“池老板客气了,昨晚都已经请过我了,而且我还有事要办呢。”

  “哦哦,那,李四,你开车送一下敖先生。”

  敖汤为什么急着要走,那是因为发现这个池老板不是豪爽的人。他之前跳下水和大鳡鱼搏斗,如果池老板他们是热心人,就该赶紧开船过来支援,以防万一。既然不是什么值得交往的人,那就是单纯的做生意,拿到钱当然就该走了。

  何况敖汤被这条大鳡鱼启发了,一条大鳡鱼给他带来七片龙鳞,那只要来个十几条,化龙的难题不就解决了吗?虽然大鱼稀少,但他又不是一定要鳡鱼,什么大青鱼、大鲶鱼、大鲤鱼想来都一样。

  敖汤让司机李四把他送到汽车站,转身就上了往成江县的大巴。

  天南省两年大旱,成江县的抚仙湖水位也下降了一些,但抚仙湖毕竟是中国最大的深水湖,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湖面两百多平方公里,湖深九十米,最深处一百五十多米,两百多亿立方米的总储水量至今还有一百九十多亿。而且抚仙湖水质极佳,一直保持着最高标准的一类水质,不像春城的滇池那样是彻底污染的劣五类,所以抚仙湖成为鱼类极佳的繁衍地,肯定有着不少大鱼。

  抚仙湖现在定期禁捕,但个人钓鱼管得不严,敖汤在湖边找人租了一辆脚踏三轮车和两个大脚盆,带着钓具,顺着湖岸,找了个偏僻无人的地方,将东藏省好,噗通一声跳了下去。

  在湖中不断潜游下去,龙睛扫视湖中,不时看到一个个鱼群,一会儿间已经碰到十几种鱼了,其中一种狭长纺锤形的细小白鱼,敖汤真想全部抓走卖掉,因为这是本地土著鱼中最名贵的抗浪鱼,抚仙湖的独有特产。

  这种抗浪鱼一二十年前是量多价廉的常见鱼,但随着捕捞过度,成了稀有货,最贵的时候卖到3000元一斤,现在也时常在1000元左右,不过最近听说人工养殖抗浪鱼的难关已经突破了,估计价格会慢慢降下来。

  可惜敖汤也只能想想,因为随着数量急剧减少,抗浪鱼被列入了保护动物,私自买卖是不行的,那些正规饭店中的抗浪鱼也只从指定的有许可证的渠道中拿货。虽然实际上管理并不严,但毕竟是保护动物,敖汤不想随便触犯。

  又和一道鱼群擦身而过,龙睛终于发现了一条一米多长的大青鱼,敖汤双腿如同神龙摆尾,破浪一般地冲了上去。

  一个下午,他借助龙睛五百米的水中视域,愣是找到了三条超级大鱼,经过了三次激烈的搏斗后,龙鳞由十二片增加到三十五片!

  将第三条大鱼拖回岸边,连带之前两条藏在鱼护中的大鱼一起,都搬到了三轮车上的大脚盆中。这三条大鱼都已经被敖汤吸取了水族生命力,就算放生掉,大概也只能勉强存活个几天,还不如干脆地卖掉,说不定能入手个万把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