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教书先生
�要以前的债务。恐怕他们会更加千方百计的送给他更多的钱财,目的就是为了和他搞好关系,好更加便利的利用他的举人身份。

  可是就因为朝廷取消了科举,一时之间以前资助过他和接济过他的人便没有那么多的善心了。没有了科举,他们以前投入的钱财就很难收回成本了,所以这个时候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只能千方百计的向那教书先生讨要债务了。

  不管是以前资助的钱财或者是接济的钱财,一时之间全都变成了借贷的债务,也全都成为了需要偿还的。当然也有一些人抹不开这个脸面,索性直接断了和那教书先生的来往,以前投入的那些钱财也都不要了。不过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大部分的人还是千方百计的上门讨要债务。

  就这样,本来那教书先生日子就过的比较紧凑,以前有人接济和资助还能够勉强过活,可现在不但没了接济与资助,更是连以前收的钱都要还回去,这还怎么过?

  好在那些讨债的人也知道把人逼死了他们一两银子都要不回来,所以经过商讨之后便和那教书先生达成了慢慢还债的约定。双方达成欠债契约,而那教书先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慢慢偿还这些债务。

  就这样,本来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渴望着有一天功成名就的秀才不得不走上了一条赚钱养家、拼搏还债的艰苦之路。不过做了几十年的读书人,他除了会些书本知识之外,没有任何的赚钱能力。脏活累活,不想干也没那个体力干。给那些当官的当个幕僚,他又没有那个能力。想了半天,他发现自己除了能够做个教书先生之外什么都干不了。

  就这样,曾经的秀才慢慢的走向了向教书先生转变的道路。不过这一条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时代已经不同了。就和科举变得落伍了一样,像他这样的秀才也一样落伍了,开始变得不吃香了。

  如果是以前,一个秀才要是愿意放下身段去当一个教书先生,那指不定鄱阳城内多少的大家族都会去抢着请他来给族中子弟教书。放在以前,秀才、举人之类的读书人很少会去做没什么前途的教书先生。举人就不用说了,在封建社会举人地位已经很高了,纵然没能做成官,可靠着举人的光环以及特权,依旧可以自己置办下诺达的家业,日子也一样过得有滋有润的,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举人自然也不会落魄到需要去当教书先生度日的地步。

  也就是秀才,没有做官的可能再加上秀才也没什么特权,所以一旦科举一直不中,而家中又生活困难的话,有时候也不得不放下面子自谋生路。而读书人一辈子不事生产,除了会教个书之外一般其他的也干不了。所以如果有秀才想要找份可以糊口的工作,他们多半会选择当教书先生。

  不过终究科举的诱惑太大了,很多人即便是硬撑也会坚持下去,除非是迫不得已了没人会去当教书先生。而且即便是当了教书先生,大部分的人也会去官办或者比较有名的学堂当教书先生,而很少去那些大家族之中。在学堂当教书先生至少还可以桃李满天下,可给有钱人当教书先生,那算什么?奴颜婢膝,好没面子的好不好。

  除非是找那些没有一点功名的读书人,否则就算是有钱人家想找个秀才当自家的教书先生那也是千难万难的。当然,也不是没有特例,如果是那些当世有名的大家族找教书先生,相信还是会有些秀才热情向往的。不过这样的大家族全国也才有多少家?而且那些秀才去了估计也是冲着走捷径去的,不会是老实去教书的。

  所以放在以前如果一个秀才愿意放下面子去当教书先生,肯定会十分的抢手。而如果他再愿意去给人当私塾,那恐怕就更加抢手了,相信会有很多大家族、有钱人家花大价钱请他前去的。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