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议人选
sp; “曹公已经耳顺之年,现在酉时又逢下雪,正该吃些热食,暖暖身子。孤请二公是来议国事的,不是开私宴。曹公但用无妨!”看到曹敏拿开私宴来说事,张通连忙解释一番,坐下两人才接受了吃食。大夏以孝道治国,如果扣上个“不孝”的罪名,以后都会成为别人攻击自己的把柄。

  “相王唤我等前来说是边关发有赤白囊,究竟是何地发来,所为何事?”常起刚入座,心中暗骂了一句:“这个老匹夫,先让我们受冻再给我们热汤,打一巴掌揉三揉,真狡猾!“但是表面还是不懂声色的发问道。毕竟他常起身居太尉职,对军国之事最有过问权。

  张通看到常起刚坐下就发问,连忙打笑道:“今日外面天寒,二公刚到,先喝碗羊肉姜汤暖暖身子。边关之事,稍后再说也不晚。”说罢自己先拿起桌前的碗率先尝起了这羊肉汤,别说,这么冷的天气,姜加羊肉熬出来的,真是驱寒的上品啊!

  看见张通自己先喝了起来,下面的常起和曹敏也先后拿起了碗勺先喝一碗再说,谁叫这鬼天气,当是真的冷啊。也怪张通这老匹夫,偏偏酉时了才唤我等前来,饿肚子加天冷,存心的!常起心中一直在恨恨自咐道。

  先各自喝罢了一碗汤,张通才示意下人再上其它热食。然后才开口对着两人说道:“今日代郡发来赤白囊。简中言北虏小王子海日古领着万骑兵寇代郡,已经阵斩了代郡北部尉,现在形势十分危急,向着朝廷求援来了。二公可有策相教?”

  听到张通终于主动开口了,御史大夫曹敏才慢悠悠的说道:“如今国丧期间,北虏前来寇边无非是欺我大夏以孝治国,不敢在国丧期间妄动刀兵,所以此次肯定是前来打秋风了。说不定年后北虏的使者就会到长安要求开边市和求赏赐了。”声音到这里戛然而止,却又好似还没说完一般,旋即曹敏提高了语调又说了一句:“这群蛮夷,就会趁人之危,也着实不开化!”

  主坐上的张通听到曹敏开口说第一句就已经猜到了对方要说什么内容了。虽然曹敏没有直接表明什么,但是话语中透着一股息事宁人的态度。

  曹敏原是太常,主宗庙祭祀,是朝中元老,张通从御史大夫迁为丞相后,曹敏补为御史大夫。但是曹敏已经六十有三,再过半个多月就要六十四了,足够称为长者了,因此处世都秉持着与世无争的无为之道,不愿意多生事端。

  张通思索了一下便对着曹敏开口说道:“曹公,北虏寇边,掠我边民,杀我都尉,难道我大夏就这样放任不管吗?这样的话,我大夏颜面何存,到时候还如何镇服其它诸夷?”

  一连串发问之下,曹敏并没有再多发言。曹敏活得久,见识过的也多。如今他作为三公之一已经开口表态了,知道前面的两个人是断然不会赞同自己意见的,所以也不再多做争辩。

  另一边的常起看到曹敏表态后,心底也是暗暗不赞同。他和张通虽然不对头,但是对曹敏这样与世无争的态度并不认可,一味的忍让,只会让诸夷看轻大夏,从而四处侵扰,乱我夏邦。于是便开口接道:“曹御史说的是在理,但是可曾想过如果放任不管,北虏接连入侵,我们到时候如何自处啊?”

  看到张通还没说话,常起也跟着反驳了自己,曹敏只能说道:“此事全仰仗相王和常公处理了,老朽年事已高,再喝点热汤暖暖身子先。”说罢拿起桌子上的碗勺,自顾自的喝起了热汤。

  看到曹敏不再表态,张通转身对常起问道:“此事常使君可有急策教我?”

  常起知道曹敏放弃了此事的处理权,便直接开口建议到:“如今北虏寇边,斩我边郡都尉,要是不采取一些举措的话,只怕北虏的试探性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