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 51 章
��一遍,就涂上米汤封了口。想着邮电所里可能会做抽样检查,不由得摁了摁信口。

  说起寄信,她差点闹了个误会。

  刚来的那个星期天,她兴冲冲地跑到邮电所里买信封和邮票,柜台后的那个女同志一个劲儿地瞅着她,还不停地盘问着她,把她当成了可疑人员。直到她拿出了临时出入证、报了楼号和苏阿姨的名字,那位女同志才半信半疑地拿起电话做了核对。

  最后还跟她说:“这位同志,大院里对外通信是有严格要求的,不能留地址,不能涉及到敏感内容,否则一律退回去,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涉及到犯罪的要上军事法庭”

  她一听,吓了一跳。再次体会到了这里跟外面不一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错。

  回到家,她把信重新写了一遍,涉及到大院的内容都去掉了。她猜测寄出的信件可能会被审核一定要慎重,否则会丢了饭碗的。

  现在回过头想一想,却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她们是做过安全培训的,各项纪律都包括在内。可来这之前,李大姐讲到保密工作时却未提到这个?她觉得这并非疏忽,而是想借此机会观察她们吧?也唯有露出本来面目才能做最好的甄别吧?

  想到这里,纪小萱告诫地自己一定要小心谨慎。

  七十年代外部环境很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是激烈,无论是部队上还是地方上安全防范意识很强,思想觉悟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即便像她们这样的服务员也不例外。

  这一点跟后世有很大不同。自从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环境都变了个样,保密制度等同虚设,间谍特务更是藏匿其间。因为这一项造成了多大损失?恐怕很难估量吧?

  纪小萱挺起了xiōng膛,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战士。

  心说,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思想进步了不少呢。

  *

  明天就是“国庆节”了,大院里热闹了起来。

  院门口摆着花坛,准备“欢度国庆”。营房里贴满了红色标语,一片喜庆。商店里新进了一批水果糖,只要拿着糖票就可以定量购买。土产柜台上摆放着海带、紫菜、虾皮等干货,军属们听到消息就排起了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