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第 48 章
�栋梁之才”

  吉普车一路向西,进了西郊大院。

  当那整齐划一的营房映入眼帘时,纪小萱一阵激动。本以为再也见不到了,可现在却以客人的身份回到了这里。

  九号楼依旧是往昔的模样,院子里的菜地已经整理过了。由于天冷,土壤间还未冒出绿意,可一垄一垄的,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给人一种整装待发的气势。看到这幅景象,就好像时间已经停滞了,一点也未变化。可对她来说,这一切都像梦一般地远去了。

  “小纪!”

  苏阿姨正等在家里,见了她就拉着手问长问短的,说了好些话。她注意到楼下的北屋来了新人,是一个叫小严的服务员。她长得白白净净的,一脸稚气,有些腼腆话也不多,看到她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回到这里,她又想起了赵建国。

  苏阿姨说,建国就要毕业了估计要回原来的营区。那里的条件很艰苦,她舍不得就想让首长把建国也弄到机关单位去,却被首长一口回绝了。还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苦练沙场方是男儿本色。”

  听到这话,纪小萱也咧了咧嘴。首长是个组织性、原则性很强的革命干部,可惜这种光荣传统在不久之后就随着老一代的离休而逝去了。

  吃午饭时,首长回来了。

  看到她就把她夸了一通,说她志向远大很有前途,弄得她挺不好意思的。跟苏阿姨一家吃了顿午饭,又和建华、建军去大礼堂看了一场内部电影。见时间不早了,就跟建华一起返城了。

  回去时,还是杨卫东当司机,说为了送她们两个在家里pì股都没坐热乎就上路了。他还是个活跃性子,一见到小姑娘就兴奋异常,喜欢咋咋呼呼的。也唯有陆红梅在一旁监督着,才能老实一点。

  *

  大学里的生活是忙碌的。

  七七级跟往届不同,由于耽误了一个学期,为了赶课每天的课程表都排得满满当当的,晚上还有晚自习,整个学习都抓得很紧。上课做笔记、查资料泡图书馆、去食堂打饭、在cào场上跑步锻炼,“三点一线”的生活简单而又充实。

  对纪小萱来说,重温这一切很有意义。

  在阶梯教室上大课时,她又遇到了周宏宇。他跟她隔着一排斜对着,一回头就见他正朝这边看着,就点头打了个招呼。周宏宇是社团积极分子,一下课就来邀请她参加文学社,被她婉拒了。心想,如果唱歌什么的还行,搞创作就算了吧。

  七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社团生活很丰富。尤其是跟文艺体育相关的,更是数不胜数。当然,这也跟全国的大环境有关。运动结束后,文化界就恢复了勃勃生机,文学作品如同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出来,文学社团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去年开始,校园里就流行起了诗歌、散文和伤痕文学。在未名湖畔,常常能看到对着一池湖水发呆的年轻诗人,诗社诗坛更是风起云涌,独领风sāo。

  这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所以才会有如此高涨的热情写出那些激动人心的诗篇吧?可惜,她并不擅长于此。出于谨慎,也不想冒头只想做一个普通群众。

  “五一”前夕,学校举办的春季运动会开始了。

  这场盛会为期三天,报名参赛者十分踊跃。运动类的项目是纪小萱的弱项,就想老老实实地当一名观众。班长看她闲着就把她拉进了后勤队伍,给运动员们送水拿衣裳。她和几个女同学就坐在板凳上举着“后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