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 44 章
是苏阿姨的一片心意,在七八十年代军装可是最时兴的。想着爹和大哥都穿上绿军装的样子,心里就直乐呵。

  她的行李也整理好了,杂七杂八的,拢了好几个包袱。苏阿姨说:“小纪,到了车站办个托运吧?路上也能轻简一些”

  她点了头,心说真要扛着就她这副小身板还不给压趴下了?

  其实,去邮电所寄包裹是最简单不过了,可她舍不得那笔邮费。几大包东西沉甸甸的,按照重量来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呢。她这jīng打细算的性子跟家庭环境有关,自小在农村长大一分钱都恨不能掰成两半来花的,无论何时都改不了了。

  收拾停当后,离别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这天一大早,后勤处安排了一辆军用大卡车把她们这批服务员送到市里。廖同志跟几个战士一起帮着往车上搬运行李。

  他看到纪小萱,就走过来跟她握了握手。还郑重地说道:“小纪同志,到家后记得写信哦!有啥困难一定要开口,组织上能帮的一定会帮着解决的”

  “嗯,谢谢”纪小萱很感激。虽然是一番客套话,可听着却格外暖心。

  她上了车,频频回头张望着。

  真要离开了,这心里咋觉得空落落的?来到这里时,她还是个穿着土布褂子的小姑娘,走时却穿着一身绿军装,整个人都变了个样子。

  *

  一路奔波劳累。

  三天后,纪小萱回到了县里。当晚劳动局把她们安排在了招待所,还通知各个公社过来接人。

  第二天一早,纪文海就搭乘邮车赶了过来。

  在招待所门口,贸然见到萱子简直不敢认了。三年来萱子的变化很大,再也不是那个跟着他进城报名参军的小姑娘了。他搓着手,呵呵笑着不知说啥才好?

  “爹”纪小萱也觉得眼里湿润润的。

  她给爹倒了茶水,让他润润喉咙。爹说等到下午还搭邮车回去,就是到家会晚一点。她答应了一声,就领着爹去食堂里要了一大碗捞面条。

  吃罢午饭,又跟爹一起去县中找到了晓晖。

  晓晖今年暑假刚考上高中,个子猛一蹿都快撵上大哥了。他抿着嘴话依旧不多,可眼睛亮闪闪的。他说:“县里的学习气氛很好,跟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在这边也挺适应的,请爹和姐姐放心”

  从县中出来后,纪小萱跟爹在街上逛了逛。

  还去新华书店里看了看。再过几天,恢复高考的消息就要公布了,届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激励着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奋进!而她呢,愿望也快要实现了。

  下午父女二人搭上邮车,一路颠簸着回到了公社。

  这时天已经摸黑了,临街的房子里透出了一抹抹昏黄的灯光。大哥带着晓波正等在邮电所门口,还拉着两辆架子车。

  见到小萱,大哥高兴得不知说啥才好?晓波还是个好动性子,手脚麻利地搬着东西,说一会儿让姐姐也坐上去。还说小秋妹妹也想跟过来,被大哥给劝住了说车上坐不下。

  回到村里时,天已经黑透了。街巷间静悄悄的,那些聊天磨牙的都已经回家歇息去了。

  “萱子回来了”

  远远地就看到娘提着马灯站在院门口,见他们回来了就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