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 43 章
*
二月过后, 风声日紧。
报纸上的社论一篇接着一篇, 广播里也天天播报着最高指示,城里的气氛越发紧张起来。作为军报记者,陆红梅的政治嗅觉十分敏锐,对外界动向也很关注,吓得杨卫东给她打了一连串的预防针,恨不得把她关在大院里哪里也不能去。
后来, 看她实在闲不住就找到陆叔叔商量了一个法子, 让政治部给她安排了一项任务,由她负责整理五年摘要一刻也不能离开办公室, 甚至连星期天都要加班讨论。这么一来,陆红梅被牢牢地拴在了单位里,整天忙得昏天黑地的,也顾不上去关注外界动向了 。
因为这事, 陆军长对杨卫东颇为赏识。觉得这孩子还挺有眼光的, 至少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浮夸,对红梅也算尽心。对二人交往之事也不再持反对态度了。
到了清明前后, 市里发生了一些大事。
那几天杨卫东窝在家里哪里也没去, 直到事情平息下来了才去单位里晃了晃。反正,他有大院执勤处给出的证明也没人去查他。倒是大院里加强了戒备, 所有机关单位人员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外出,也就避免了一些麻烦。
接下来就是审查和政治学习。各机关单位就像过筛子一般, 每个人都要写一份汇报材料, 把近期的思想动态自我反省一下。像纪小萱这样的服务员也被集中起来读报纸听广播, 一直忙到夏季才算告一段落。
这段时间,纪小萱跟家里很少通信,这是苏阿姨特意叮嘱她的,说言多必失还是啥都不写比较好省得被人家核查。她自然照办,心说老家那边离得远不会被波及到,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先熬过这一段再说。
转眼到了七月,建华高中毕业了。
苏阿姨提前拿到了内招指标,建华体检合格后就顺利地参军入伍当上了话务兵。她所在的营区离大院很近,属于军区辖下的后勤部门。平日里住在集体宿舍,满一年后就有假期了,那时一个月能回家一趟。
建华一走,家里又冷清了不少。首长很忙常常连轴开会或下基层视察,中午吃饭只剩下苏阿姨和建军俩人了。苏阿姨让小纪一起吃说这样热闹一些,她就点头答应了。
放暑假时,赵建国果然没有回来。
虽然早在意料之中,可看到苏阿姨拿着全家幅看过来看过去的样子,就知道她想念孩子们了。建华那边还好,找个借口就能过去看看。可建国呢?离得那么远又不能一下子飞过去,只能对着照片想想了。
看到苏阿姨这样,就想着娘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她寄回去的那张照片只怕被娘看了无数遍了。儿行千里母担忧,也唯有做了母亲之后才体会得到吧?
*
正如所预料的那样,从九月到十月果然很不平静。
尤其是城里可谓一触即发。当尘埃落定之后举国欢庆,局势也稳定下来了。纪小萱心知从今往后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各种机会也会随之而来,就看能否抓住了?
自那以后,她每天都收听广播,还特别关注教育和文化类信息。到了十二月中旬,听到新华书店恢复正常营业的消息,顿时兴奋起来。她想给大哥买一本数理化方面的辅导书,只要能摸透各类题型明年参加高考的把握会更大一些吧?
可进城一趟绝非易事,她不想找杨卫东帮忙就去了后勤处。她找到廖同志,想看看什么时候有车进城?
廖同志很热情,立马查了计划表跟她说:“小纪同志,明天�
二月过后, 风声日紧。
报纸上的社论一篇接着一篇, 广播里也天天播报着最高指示,城里的气氛越发紧张起来。作为军报记者,陆红梅的政治嗅觉十分敏锐,对外界动向也很关注,吓得杨卫东给她打了一连串的预防针,恨不得把她关在大院里哪里也不能去。
后来, 看她实在闲不住就找到陆叔叔商量了一个法子, 让政治部给她安排了一项任务,由她负责整理五年摘要一刻也不能离开办公室, 甚至连星期天都要加班讨论。这么一来,陆红梅被牢牢地拴在了单位里,整天忙得昏天黑地的,也顾不上去关注外界动向了 。
因为这事, 陆军长对杨卫东颇为赏识。觉得这孩子还挺有眼光的, 至少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浮夸,对红梅也算尽心。对二人交往之事也不再持反对态度了。
到了清明前后, 市里发生了一些大事。
那几天杨卫东窝在家里哪里也没去, 直到事情平息下来了才去单位里晃了晃。反正,他有大院执勤处给出的证明也没人去查他。倒是大院里加强了戒备, 所有机关单位人员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外出,也就避免了一些麻烦。
接下来就是审查和政治学习。各机关单位就像过筛子一般, 每个人都要写一份汇报材料, 把近期的思想动态自我反省一下。像纪小萱这样的服务员也被集中起来读报纸听广播, 一直忙到夏季才算告一段落。
这段时间,纪小萱跟家里很少通信,这是苏阿姨特意叮嘱她的,说言多必失还是啥都不写比较好省得被人家核查。她自然照办,心说老家那边离得远不会被波及到,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先熬过这一段再说。
转眼到了七月,建华高中毕业了。
苏阿姨提前拿到了内招指标,建华体检合格后就顺利地参军入伍当上了话务兵。她所在的营区离大院很近,属于军区辖下的后勤部门。平日里住在集体宿舍,满一年后就有假期了,那时一个月能回家一趟。
建华一走,家里又冷清了不少。首长很忙常常连轴开会或下基层视察,中午吃饭只剩下苏阿姨和建军俩人了。苏阿姨让小纪一起吃说这样热闹一些,她就点头答应了。
放暑假时,赵建国果然没有回来。
虽然早在意料之中,可看到苏阿姨拿着全家幅看过来看过去的样子,就知道她想念孩子们了。建华那边还好,找个借口就能过去看看。可建国呢?离得那么远又不能一下子飞过去,只能对着照片想想了。
看到苏阿姨这样,就想着娘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她寄回去的那张照片只怕被娘看了无数遍了。儿行千里母担忧,也唯有做了母亲之后才体会得到吧?
*
正如所预料的那样,从九月到十月果然很不平静。
尤其是城里可谓一触即发。当尘埃落定之后举国欢庆,局势也稳定下来了。纪小萱心知从今往后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各种机会也会随之而来,就看能否抓住了?
自那以后,她每天都收听广播,还特别关注教育和文化类信息。到了十二月中旬,听到新华书店恢复正常营业的消息,顿时兴奋起来。她想给大哥买一本数理化方面的辅导书,只要能摸透各类题型明年参加高考的把握会更大一些吧?
可进城一趟绝非易事,她不想找杨卫东帮忙就去了后勤处。她找到廖同志,想看看什么时候有车进城?
廖同志很热情,立马查了计划表跟她说:“小纪同志,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