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 41 章
等,不要轻易答应什么。秀娥姐姐才比她大一岁,正处在青春大好年华可选择的余地还很大,一定要擦亮眼睛才行。

  她给林秀娥回了一封信,把里面的厉害关系说了一通。最后劝她再等两年,她有一份工作继续追求进步才是首要的事儿。

  信寄出去了。秀娥姐姐却没再回信,也不知听进去了没有?至于大哥,她希望他把主要jīng力放在复习考试上,这是对他自己负责也是对他喜欢的人负责。

  *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七月底,赵建国写信回来说军校里搞了暑期实践活动,他们这批学员将被派往基层连队参加演练,暑假里就不能回家了。苏阿姨和赵参谋长虽然不舍,也只好忍下了。既然当初选择了部队,那就意味着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国家,家庭亲情什么的都得往后放放。

  听到这个消息,纪小萱也松了口气。

  她想,还是不见面比较好,每一次接触心都会靠近一分。她不希望这样可又舍不得远离,分隔两地怕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转眼进入了九月,大院里也有了一些变化。

  三年期满的老服务员们离开了,新一批服务员又来到了。像纪小萱她们都变成了熟手,也会用挑剔的目光打量着那批刚刚上岗的小姑娘了。管理处的李大姐把她们召集起来开了一个短会,除了再次强调了劳动纪律,还提到了市里的某个服务员让大家都吸取教训。

  原来,跟纪小萱同一批过来的某个小姑娘出事了。她被分在了市里,却跟那家的男孩子发生了关系,结果怀孕了,打了胎之后就被送回去了。

  散会之后,纪小萱久久无法平静。

  这个年代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虽然不高,可还是存在的。出事了很少对外张扬,一个是怕影响不好,另一个也是为了姑娘们的声誉考虑。管理处把劳务期设成三年,也是想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可情感上的诱惑和年少时的冲动却是无法避免的,由于生理条件等因素最后承担后果的往往是女性,这也是每一个做母亲的不断告诫女儿的原因之一。即便放在后世,这种小心谨慎也不为过。

  相对来说,七八十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还是很高的。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工厂商店,各行各业都活跃着劳动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男子一样参加劳动,为建设我们的国家发挥着光和热。

  这一切都跟制度有关,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佳体现。“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伟人最早提出来的,这句口号激励着广大女性走出家门投身到社会中来。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女人们才能活得扬眉吐气,这也是对封建残余思想的一种挑战。

  这个时代,无论男女都以劳动为荣。二流子懒汉人人喊打,社会治安空前良好,唯一欠缺的就是物资生活的匮乏,这也是被后世所诟病的。她之所以联想到的这些,都是基于后世经济上虽然进步了,但妇女权益上却出现了倒退。

  在二十一世纪,不知从何时开始一股莫名的思cháo泛滥开来。他们名义上打着“男女平等”的旗号实际上却在保护着男权利益,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从舆论上,明里暗里对广大妇女进行盘剥和压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由此可见,失去了话语权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多少年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公平原则被一点一点的侵蚀掉了。

  经过这番论证,纪小萱感觉自己成熟了许多。

  能开开心心的生活固然很好,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之上。就像她现在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