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和南唐社会的命运
  更新时间:2009-11-17

  李煜与南唐社会命运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出生南唐皇宫,自小心灵聪颖,体态俊美,深得皇宫亲眷、宫人爱宠。青少年时代度过一段靡华豪奢的享乐生活,且看其宫中摆设:“尝于宫中以销金红罗幕其壁,以白银钉、玳瑁押之,又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于其外。”佚名:《五国故事》卷上,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日锦泪天。”〔宋〕陶榖:《清异录》,《说郛》卷61,中国书店1986版。后代在对李煜的记录时也多讲其“性骄侈、好声色”。李煜本与王位无缘,但李璟晚年南唐宫廷内部的一场变故,却将这个“生于宫廷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王子推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王国维:《人间词话》,引自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版,第4242页。

  这位生长于帝王之家、过着钟鸣鼎食生活的后主,书、画、诗、文、词、音乐、佛学样样精通,尤以灿烂的词章彪炳词坛。他购藏锺王真迹至多,得笔于柳公权,特为遒劲。所为“书评”,称欧虞褚薛、李、颜诸家,各得右军之一体,尤称特识。他善写墨竹,尤工翎毛,凡署“锺隐笔”者,皆其自画。锺隐即其别唬“锺峰隐居”之省称。其诗颇饶情韵,全唐诗录十八首。文笃好文学。末嗣位时,开崇文馆。即位后,置澄心堂,多引能文之士。所为文集凡三十卷,惜今不传。词可分前后两期。前期据有江南,寄情声色,笔意自成馨逸,能于花间集外,自立一格,亦时有放逸之致。后期则为归宋二三年间,名虽封侯,实为俘虏,题材加广,感慨益深,喜用赋体,工于白描,而文外曲致,翫之弥远。谭复堂称其“雄奇幽怨,妙兼二难”,遂为百世不眺之祖。对于音乐,徐铉称其洞晓音律,精别雅郑,穷先王制作之意,审风俗淳薄之原,为文谕之,以续乐记。喜研佛学内典,崇修佛寺,尝改宝公院为开喜道场,围城之时为近臣所蔽,犹听沙门德明讲楞严经。另著杂说百篇,多所称引,时人以为可继曹丕典论,今皆一传。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道:“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我国文学史尊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而称赞李煜为词魂,应为中肯之论。

  对李煜评论,长期以贬居多,有人认为他虽承统即位却拙于治国,荒淫酒色自亡其国。清代袁牧《随园诗话补遗》则引郭麐《南唐杂咏》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袁枚:《随园诗话补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几乎一直左右着史界的评论。在某网站博客上,一则短文里的评价文字写得昪常绚丽精彩:

  本以为你会走进百姓,仁政惠民,谁想你停留在征歌逐舞:“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本以为你会走进士兵,患难同共,谁想你停留在幽欢密会:“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本以为你会走进文武,殚精国事,谁想你停留在相思别离:“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终于兵临城下,四面悲歌,举手间君王阶下囚。只剩下让人心惊的“最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只剩下让人痛楚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只剩下让人沉郁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只剩下让人肠断的“人生愁恨何能免,**独我情何限”。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走出励精图治的江山,停留在纸醉金迷的深宫,于是绣口一吐,就是一个亡唐。(./u/49d689ce010003zi)

  像此等认为李煜是荒淫酒色、懦弱无能、只懂屈辱伏降的昏君的文字,比比皆是。李煜作为一国之君,虽然没能逃脱亡国的命运,但这并不代表其昏庸无能,其在国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