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外捷内忧
��首先拿这些中国人开刀。
眼看要到了十五,那边局势却还是一筹莫展,尽管这次俄国人犯了估计不足的错让我方占了一时的上风,但是开春之后俄国人的增援过来,黑龙江的边防压力一定会很大。如果连吃败仗的话,虽说英国人会帮助我们,但是在内陆部份的帮助,意义不大。这部份还是要靠自己,
海参崴的远东舰队歼灭战倒是指望得上英国人帮忙。
但是,日本人的态度呢?
不管怎么样了,首要的是先要把海兰泡拿下来,然后在海兰泡固守,吉林的战线上,拼死对海参崴形成陆上包围态势。所以,我立刻下旨给了伊克堂阿和聂士诚,立刻与俄国人商议交换平民和战俘,同时务必在四月之前,强行攻下只有一万多人驻守的海兰泡,以六万余人兵力,拿不下这么个鸟大的城,他们将永远从我的将军序列中划去。
俄国人虽然不情愿,但是还是扛不过失去远东移民民心,和兵败远东的双重打击,以及对将来沙皇的惩罚的恐惧。最终还是同意了换俘的要求。双方约定于三月十五日交换俘虏。
临行之前,命德馨去严斥了前锋营统领托伦布的无能,并令聂部节制骁骑营,依部节制前锋营,如果这两个营打不好,建制就此废止,由上述两部归建。这些个上三旗的子弟哪里受过这等的苦,平日里在京城作威作福惯了的,原本是脑子一热,想来升官发财的,如今到这大战场上锤炼一下,才发现战争远远不是想象的那回事。就是要让这些真正的野战部队好好管制一下。
对于海兰泡的拿下,我是有十足信心的,敌我实在是相差太悬殊了,再说海兰泡是个贸易集市改建的城,储备有限,且城防也算不上坚固,怎么拿也是拿,只是个时间早晚问题。
总之一句话,这次战争后,老毛子将会发现,以往凭着数千个哥萨克骑兵就能在黑龙江流域作威作福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回銮的时候,没有选择走来时的海伦府路线,而是沿着嫩江,走龙江府一线,顺便会见一下早就敢到龙江府候见的车臣汗部和科尔沁部,车臣汗部是驻防库伦的主要兵力来源,所以,有必要给他们的汗敲敲警钟,不要做昏了头的事情。而科尔沁则是老朋友了,现在虽然势力不如开国时那么大,不过仍旧也是直隶与辽东之间一股重要的力量。谈话也没什么新意,重点就在于一致对俄,不要做出乱子。族里面有亲俄的人,一定要肃清。
在龙江府驻跸当晚,就接到黑河的急报,交换俘虏完成,依克堂阿和聂士诚放下了竞争的心,两个人议定了配合作战的计划,并且对城内的俄国人下了最后通牒,引用中俄条约原文,严词斥责俄国人不遵信用,强占我大清属地的事实,要求俄方在三月二十日以前,放下武器投降,中方将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并且礼送他们回到海参崴。
当我看到这最后一句的时候,不由佩服这写通牒的人,这真是个好法子。
从法理上来说,无论说到哪里去,俄国人占领海兰泡都是非法,而且战局很明显,守是守不住的,就算指望从欧洲来援,败兵的消息能不能传回去还是个问题,传了回去到底援兵什么时候到,基本上也是个缥缈难待的东西。
如果按照通牒的要求,那就更好,交出军备,火枪大炮全部交出,其后的事情很显然,就是俘虏,用来进攻海参崴的俘虏。
写这个通牒的人显然完全领会了我的战略格局,海兰泡是次要的,海参崴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这个通牒的行文者,我也很快知道了他的名字:徐世昌,直隶天津人,于河南卫辉生长,光绪八年也就是1882年中举人,光绪十三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
眼看要到了十五,那边局势却还是一筹莫展,尽管这次俄国人犯了估计不足的错让我方占了一时的上风,但是开春之后俄国人的增援过来,黑龙江的边防压力一定会很大。如果连吃败仗的话,虽说英国人会帮助我们,但是在内陆部份的帮助,意义不大。这部份还是要靠自己,
海参崴的远东舰队歼灭战倒是指望得上英国人帮忙。
但是,日本人的态度呢?
不管怎么样了,首要的是先要把海兰泡拿下来,然后在海兰泡固守,吉林的战线上,拼死对海参崴形成陆上包围态势。所以,我立刻下旨给了伊克堂阿和聂士诚,立刻与俄国人商议交换平民和战俘,同时务必在四月之前,强行攻下只有一万多人驻守的海兰泡,以六万余人兵力,拿不下这么个鸟大的城,他们将永远从我的将军序列中划去。
俄国人虽然不情愿,但是还是扛不过失去远东移民民心,和兵败远东的双重打击,以及对将来沙皇的惩罚的恐惧。最终还是同意了换俘的要求。双方约定于三月十五日交换俘虏。
临行之前,命德馨去严斥了前锋营统领托伦布的无能,并令聂部节制骁骑营,依部节制前锋营,如果这两个营打不好,建制就此废止,由上述两部归建。这些个上三旗的子弟哪里受过这等的苦,平日里在京城作威作福惯了的,原本是脑子一热,想来升官发财的,如今到这大战场上锤炼一下,才发现战争远远不是想象的那回事。就是要让这些真正的野战部队好好管制一下。
对于海兰泡的拿下,我是有十足信心的,敌我实在是相差太悬殊了,再说海兰泡是个贸易集市改建的城,储备有限,且城防也算不上坚固,怎么拿也是拿,只是个时间早晚问题。
总之一句话,这次战争后,老毛子将会发现,以往凭着数千个哥萨克骑兵就能在黑龙江流域作威作福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回銮的时候,没有选择走来时的海伦府路线,而是沿着嫩江,走龙江府一线,顺便会见一下早就敢到龙江府候见的车臣汗部和科尔沁部,车臣汗部是驻防库伦的主要兵力来源,所以,有必要给他们的汗敲敲警钟,不要做昏了头的事情。而科尔沁则是老朋友了,现在虽然势力不如开国时那么大,不过仍旧也是直隶与辽东之间一股重要的力量。谈话也没什么新意,重点就在于一致对俄,不要做出乱子。族里面有亲俄的人,一定要肃清。
在龙江府驻跸当晚,就接到黑河的急报,交换俘虏完成,依克堂阿和聂士诚放下了竞争的心,两个人议定了配合作战的计划,并且对城内的俄国人下了最后通牒,引用中俄条约原文,严词斥责俄国人不遵信用,强占我大清属地的事实,要求俄方在三月二十日以前,放下武器投降,中方将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并且礼送他们回到海参崴。
当我看到这最后一句的时候,不由佩服这写通牒的人,这真是个好法子。
从法理上来说,无论说到哪里去,俄国人占领海兰泡都是非法,而且战局很明显,守是守不住的,就算指望从欧洲来援,败兵的消息能不能传回去还是个问题,传了回去到底援兵什么时候到,基本上也是个缥缈难待的东西。
如果按照通牒的要求,那就更好,交出军备,火枪大炮全部交出,其后的事情很显然,就是俘虏,用来进攻海参崴的俘虏。
写这个通牒的人显然完全领会了我的战略格局,海兰泡是次要的,海参崴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这个通牒的行文者,我也很快知道了他的名字:徐世昌,直隶天津人,于河南卫辉生长,光绪八年也就是1882年中举人,光绪十三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