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何人笔下出佳作
��是,能写出这样的诗文,三郎确有才学,将来总能……”

  “对了,嫂子似乎也颇通诗文?”为了彻底转移话题,谢逸生出一丝的好奇。

  杜氏神情一滞,急忙解释道:“幼年跟随家母学过些,其实也不过识的几个字罢了,诗文之道并不懂。”

  “是吗?如果嫂子有兴趣,我们以后一同探讨。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里面有个典故啊……”

  “三哥,我饿了。”

  谢逸正要引经据典,妹妹蛮一声呼喊,陡然破坏了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谢逸无奈摇摇头,笑道:“肚子饿是吧?这就做饭,今天有肉吃哦!”

  ……

  谢逸“一家三口”围坐吃饭时,淮阳城望湖楼的宴会正如火如荼。

  大唐陈国公,陈州刺史侯君集端坐于主位,一边举杯畅饮“三勒浆”,一边看着桌上的诗卷。

  楼上楼下,则是数十位两淮才俊,他们交过诗稿,有幸通过初选进入望湖楼,得见陈国公。

  此刻他们无心眼前的美食,目光全都集中在侯君集身上,如果诗稿得陈国公看中,绝对前程似锦。

  只是侯君集看了许久,却一直不动声色,是以很多人心中不免嘀咕,到底是国公眼光高?还是一介武夫,压根不通文墨?

  有的聪明人则知道,侯君集虽是武将,但出身关中三水侯氏,虽不是关陇门阀,却也是名门望族。自幼肯定家教优良,不以文道见长,但决不至不通文墨。他不发话,多半是无甚佳作,难入法眼。

  “好!”低头看了许久,侯君集突然高声赞道:“郑斌是哪位?”

  “学生郑斌,见过陈国公。”平素趾高气扬的郑斌此刻十分规矩,态度诚恳,彬彬有礼,起身向侯君集施礼。

  侯君集眼睛微眯,问道:“哪里人士?”

  “回国公,学生祖籍荥阳,不过自幼随家父居于陈州!”

  “原来是荥阳郑氏才俊,难过能有如此才学。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好诗,好诗啊!”

  侯君集一声赞叹,众人心中了然,诗是好诗,人也是牛人!

  此人出身竟然是荥阳郑氏,天下五姓七望之一的门阀世家,不得了啊。但郑斌似乎不是嫡系子孙,否则肯定在荥阳家学读书,不过观此人衣着气度,家境似乎不差。

  “学生才疏学浅,国公谬赞了。”郑斌躬身施礼,一举一动很是儒雅,与平日全然不同,倒确有几分门阀子弟的风度。

  众人心中黯然,不消今日最出挑的才俊肯定是郑斌无疑了,才学出众不,家世还这般显赫,谁人能比?

  不想侯君集又翻了几卷,突然眉头一动,抬头问道:“陆安是哪位?”

  “学生陆安见过陈国公。”众人一番骚动,左右观望之时,一个长相憨厚的胖少年匆匆上楼,向侯君集施礼。

  莫非这个胖子也有佳作?只是他的风采与那郑斌差太多,不过……老话得好,人不可貌,也许人家是大智若憨呢?

  众人猜疑之时,郑斌却脸色一变,眉头皱起。此人怎地上楼了?陈国公叫他,难不成……

  “你是哪里人士?可是吴郡陆氏子弟?”

  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