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释怀,但看着八哥云淡风轻的模样,心中的不快倒是消散了些,想到刚刚碰到的老四,嘀咕道:“八哥也没说错,有些人就算是封了王,在我心中也远远比不上八哥!”
八爷无奈一笑:“你呀……不过老四,倒是变了不少呢。”
这句话小九倒是有些赞同,不过他和老四抬杠抬惯了,下意识的就说:“装模作样谁不会?他那人,骨子里变不了。”
哎,八爷呵呵,他们这些兄弟,爱记仇的小心眼,当真是一模一样呢!唔,都过去快两个月了,想来他和江南那些人做交易的事也该让有心人知道了,不知道这会儿皇阿玛那边,有没有密报自己“为非作歹”的奏折呢?
此时此刻的苏州织造府内,李煦也和八爷有着同样的心思,不知道他递上去的密折,皇上看到了没有呢?
自打范家遭难的消息传到南边,他妻子范氏就哭哭啼啼了好久,直为娘家侄儿的遭遇喊冤。对于妻子的哭哭啼啼,李煦虽然有些不耐烦,但是对妻子的话,他却是认同的。虽然他对庶子李鼎的宠爱高于嫡子李鼐,但这是因为庶子的性子更像他,嫡子就缺了些上进的心思,让他有些不满意。
范家因此对他有些怨言,李煦并没有为此恼了范家,这些不过是小节,范、李两家好几代人的交情,范家在京中得罪了小人遭了难,他李煦如果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别说亲戚情分上过不去,脸面上也过不去。
妻子从娘家人那里得了消息,怨上了那个伊尔根觉罗家的景泰和雍郡王,李煦却没把事情看得这么简单,又细细打听了整个事情的根底和相关的消息,自然得知了八贝勒等一行人曾经闹过内务府的事情,自然就把事情的原委给勾勒了出来。
想到和自己处处过不去的太子、八贝勒、九阿哥这些人,李煦的眉头紧蹙,眼底全是阴霾。尤其是八贝勒,想到曾经那阳平关的恩怨纠葛,八贝勒和那姜家对他们李家的打压,甚至差点儿迫得他失了万岁爷的圣心。这一桩桩一件件,他李煦可都没有忘。
太子一贯孤傲瞧不起人,李煦习惯了,那九阿哥和十阿哥唯八贝勒马首是瞻,对他横眉冷对的,根底只怕也是出在这个八贝勒身上。李煦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哪里得罪了这个八贝勒,怎的这皇阿哥就像是和自己有前世的仇怨似得,处处和他专门过不去?
李煦想破脑袋都不会想到,一切的起源就在他从畅春园的眼线那里得到消息,揣测皇上的心思在江南搜罗和皇贵妃眉眼相似的女子,搜罗到了那董姑娘身上,从而叫八爷这个一心维护母亲的幼崽把他划到了仇人那一栏上了。
不过多想无益,李煦也是个狠人,自觉既然八贝勒看他不顺眼,他也不能坐以待毙。无中生有什么的他倒是不敢,盯紧了八贝勒倒是能做到。可惜他的势力范围只在江南,不然若是能够知道那八贝勒在福建和广东的所作所为,说不定他能借题发挥呢?
天道酬勤,终于皇上打算再次南巡的消息传开后,他也收到了不少人想要搭上八贝勒这条线的风声,在他有心的推波助澜之下,果然那八贝勒得意忘形,竟真的打算动用那万象钱庄,并且胆子还真不小,不但接受田契和地契做抵押,甚至还把心思动到了插手细务上。
以李煦对康熙的了解,自然知道其中哪些最能引来康熙的忌惮,在密折中自然就大书特书,譬如插手船帮这种事,就是康熙绝对不能容忍的。这种江湖跑船的粗人,可不是什么安分的,还讲究什么义气,极易生事,一向都是官府严密管制的对象。身为皇子,居然想要笼络这样的势力,所图……嘿嘿……李煦捻须,眼底寒光灼灼。
半个月后,李煦收到了康熙的批复�
八爷无奈一笑:“你呀……不过老四,倒是变了不少呢。”
这句话小九倒是有些赞同,不过他和老四抬杠抬惯了,下意识的就说:“装模作样谁不会?他那人,骨子里变不了。”
哎,八爷呵呵,他们这些兄弟,爱记仇的小心眼,当真是一模一样呢!唔,都过去快两个月了,想来他和江南那些人做交易的事也该让有心人知道了,不知道这会儿皇阿玛那边,有没有密报自己“为非作歹”的奏折呢?
此时此刻的苏州织造府内,李煦也和八爷有着同样的心思,不知道他递上去的密折,皇上看到了没有呢?
自打范家遭难的消息传到南边,他妻子范氏就哭哭啼啼了好久,直为娘家侄儿的遭遇喊冤。对于妻子的哭哭啼啼,李煦虽然有些不耐烦,但是对妻子的话,他却是认同的。虽然他对庶子李鼎的宠爱高于嫡子李鼐,但这是因为庶子的性子更像他,嫡子就缺了些上进的心思,让他有些不满意。
范家因此对他有些怨言,李煦并没有为此恼了范家,这些不过是小节,范、李两家好几代人的交情,范家在京中得罪了小人遭了难,他李煦如果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别说亲戚情分上过不去,脸面上也过不去。
妻子从娘家人那里得了消息,怨上了那个伊尔根觉罗家的景泰和雍郡王,李煦却没把事情看得这么简单,又细细打听了整个事情的根底和相关的消息,自然得知了八贝勒等一行人曾经闹过内务府的事情,自然就把事情的原委给勾勒了出来。
想到和自己处处过不去的太子、八贝勒、九阿哥这些人,李煦的眉头紧蹙,眼底全是阴霾。尤其是八贝勒,想到曾经那阳平关的恩怨纠葛,八贝勒和那姜家对他们李家的打压,甚至差点儿迫得他失了万岁爷的圣心。这一桩桩一件件,他李煦可都没有忘。
太子一贯孤傲瞧不起人,李煦习惯了,那九阿哥和十阿哥唯八贝勒马首是瞻,对他横眉冷对的,根底只怕也是出在这个八贝勒身上。李煦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哪里得罪了这个八贝勒,怎的这皇阿哥就像是和自己有前世的仇怨似得,处处和他专门过不去?
李煦想破脑袋都不会想到,一切的起源就在他从畅春园的眼线那里得到消息,揣测皇上的心思在江南搜罗和皇贵妃眉眼相似的女子,搜罗到了那董姑娘身上,从而叫八爷这个一心维护母亲的幼崽把他划到了仇人那一栏上了。
不过多想无益,李煦也是个狠人,自觉既然八贝勒看他不顺眼,他也不能坐以待毙。无中生有什么的他倒是不敢,盯紧了八贝勒倒是能做到。可惜他的势力范围只在江南,不然若是能够知道那八贝勒在福建和广东的所作所为,说不定他能借题发挥呢?
天道酬勤,终于皇上打算再次南巡的消息传开后,他也收到了不少人想要搭上八贝勒这条线的风声,在他有心的推波助澜之下,果然那八贝勒得意忘形,竟真的打算动用那万象钱庄,并且胆子还真不小,不但接受田契和地契做抵押,甚至还把心思动到了插手细务上。
以李煦对康熙的了解,自然知道其中哪些最能引来康熙的忌惮,在密折中自然就大书特书,譬如插手船帮这种事,就是康熙绝对不能容忍的。这种江湖跑船的粗人,可不是什么安分的,还讲究什么义气,极易生事,一向都是官府严密管制的对象。身为皇子,居然想要笼络这样的势力,所图……嘿嘿……李煦捻须,眼底寒光灼灼。
半个月后,李煦收到了康熙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