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府试
��男子的条件那就差了一大半。再说,韩氏一直有些担忧:大嫂、小姑子经常言语嘲讽她生不出儿子,日后家业不知道要便宜给谁。这些年,韩氏饱受压力,却也一直没熄灭想生儿子的决心。

  若真如楚曦所言,招婿入赘,那不就是明着告诉大家,他们家不会有儿子继承家业了?当年公公婆婆偏心之下,把大部分家业给了楚曦,小姑子从头到尾腹议不断,大哥虽然不说,但也不可能心里一点疙瘩都没有。若楚曦真没有儿子,那得让人笑话一辈子啊。

  有个凡事不上心的丈夫,韩氏觉得自己好辛苦。

  更让她难受的是,回到家后,因为谢云应考是大事,她跟着大嫂一起去了小姑子一家看望。结果小姑洋洋得意地跟她炫耀,为了女儿的考试把握更大,她已经把谢云转去州学读书。

  州学是要有官员推荐,才能入读。谢云能入州学,明显是楚暄帮妹妹家的孩子做了保。这让韩氏更加坐立不安:她也想让大哥说一说,让露珠儿一块入州学。

  现在几个孩子中,只有她家露珠儿还在私人书院中念书。输了什么,也不能连起点都输了啊。

  楚曦依然不以为然。

  反正他不当一回事也不是第一天了,韩氏不问他,特意去请问楚清露的意见。女儿若不反对,她舔着脸,也要跟大嫂一家求求情。

  结果韩氏去了书院,根本没见到女儿的面——“伯母,楚姑娘去小树林背书了。”

  韩氏只好怅然若失地回家去。

  楚曦跟女儿笑着说起妻子的紧张,好像要考试的是妻子一样。

  楚清露淡定道,“那我考完试先在书院住两天,爹你在家帮我挡着啊。”

  “……为什么要我帮你挡?”更习惯坑女儿的楚曦很不适应。

  楚清露深深望着他,“我叫您一声‘爹’,总不能白叫吧?”

  便是在韩氏这种日夜担忧、提心吊胆中,楚清露参与了府试。此事毫无一点过渡与波折,韩氏还糊涂中,就从丈夫口中听说,女儿得了府试第一名。

  府试第一名?!

  感觉什么也没做,母爱还没释放,人家就考完了……

  楚清露回家后,韩氏都不知道有什么可问的。更让她神思恍惚的是,她没有去求大哥一家让露珠儿入州学,县令亲自托了同知楚恒传话,让露珠儿入州学读书,还关切询问,“你家小姑娘今年参不参与院试?”

  楚清露当然参与,她一定要全力以赴,去拼每一次机会。她本来也打算今年参与院试的。

  院试三年两考,和秋试时间相重合,算下来,基本上有院试的一年,便不会有秋试。院试是为得到秀才文名,秋试则是为了举人文名。

  楚清露并非完全没想过她和傅青爵的未来:和端王殿下要考虑未来,自己家境不行,只能靠自己地位的提升。自己地位越高,才越有可能和端王站在一起。以皇帝陛下对儿子的喜欢程度,如果她只是一个小小秀才,皇帝绝不可能给儿子挑中自己。

  起码,也得是进士翰林那个级别吧?

  楚清露希望自己即使没成为进士,也有足够的筹码,现在的府试第一名,便是她给自身镀上金光的第一步。

  再说去不去州学读书,楚清露的感触没那么深。她这里还留着许文容给她准备的题目,国子监今年招收学子的时间已过,便有许文容推荐,也得等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