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桥畔诗话
��腿吃到一半,少年猛然一拍额头,自语道:“是了,此处应当改为垂虹好些。这最末的一句亦未尽合我意,只是一时间却也无从细细推敲了。”

  姓俞的老者笑道:“又在吟诗作对么?”

  少年眉开眼笑的道:“兴之所至,无病**罢了。有几处不尽人意,很是有待斟酌。这便吟出来请俞伯伯批评。”老者含笑点头。

  少年随口吟道:“垂虹亘生飞碧落,万仞壁立破青沧。山深猿鸣蛟龙吼,乱蹄奔腾壮遐方。”吟罢又道:“俞伯伯以为如何?”

  姓俞的老者道:“嗯,不赖。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又道是李白斗酒诗百篇,你半只鸡腿间便也作了一首出来,也算是望前人项背,颇有先贤遗风了。这第一句中的飞字可圈可点,甚合我意。此处江阔流急,此桥建造必定不易,倒真像是凌空飞过去一般呢。”

  少年笑道:“先贤那是才华横溢、流芳千古,小侄却是信口胡诌、不足一哂,这其间实是天壤之别。大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如此才学,仰之弥高,俞伯伯这可过奖了。”

  姓俞的老者不置可否的道:“倒也不可小瞧了你这文弱书生,作出诗来竟也别有一番豪迈气势。难得难得。”说完含笑点头,心中甚是快慰。

  少年笑道:“不是侄儿作得豪迈,倒是这景象生得有气势。”老者道:“景生得好,你诗作得也好,大家半斤八两,谁也不用谦虚,哈哈哈哈。”少年备受嘉许,也是乐不可支。

  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串清脆的驼铃声,接着便见一队人马转过山角来。骡马络绎不绝,不下百余匹,缓缓朝青龙桥而来。只见为首的马匹遍体油黑,头戴红缨,辔头正中镶着一面圆形的小铜镜,白日下流光耀眼。脖子上挂着两个碗口大小的铜铃,叮叮咚咚甚是动听。端的是膘肥体壮,顾盼生威。马鞍上插有一幅锦旗,迎风招展,黄底黑字绣着一个斗大的“妙”字。

  少年平日耽于琴棋诗书,极少外出,见了这许多人马,不禁甚是好奇,悄声问道:“俞伯伯,近来大理可是有什么战事么?”姓俞的老者眉头微微一皱,随口道:“未曾听说。”

  少年又道:“这可就奇了,既无战事,怎会有这许多人马出征。”随即也是双眉紧锁,一副忧国忧民、煞有介事的模样。

  姓俞的老者听罢哈哈大笑,说道:“这是贩运物资的马帮,哪是什么军队出征啊。军队之中岂有只有马匹,而无将勇之理。”

  少年见马队中果然只有零落的二三十人,个个身穿短衣、手无寸铁,确不像是臆想中的威武之师。笑道:“我连真正的军队也没见过,这有马无卒、稀奇古怪的军队就更不用提了,哈哈。”

  过了片刻,脸色忽又凝重起来,说道:“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倘若战事一起,便不免生灵涂炭,只盼朝中将士永远不必出征那才好呢。”

  姓俞的老者赞许道:“你有这份悲天悯人的情怀那也好得很,也不枉读了这许多的圣贤之书。“说完叹了口气,似是有所感怀。

  少年又问道:“那这马帮又是什么职司?”姓俞的老者道:“马帮乃是一种民间帮会,往返于各地之间贩运货物,并无朝廷职司。他们将云南的茶叶、药材之属运往南朝、吐蕃等地,然后换回一些瓷器汉文书籍之类的东西。在天南武林中也算是一大帮派。当然也有官帮和民帮之分。“少年道:”如此说来我从小便能得览汉书典籍也是受了马帮之惠了,这马帮于我大理子民实是造福不浅啊。”姓俞的老者颔首道:“正是这般。”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