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是唯一一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件事情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什么发现?快快说来!”裴旻深知李林甫的才能,催促他细说。

  李林甫道:“属下是觉得南诏现在还不到与我朝翻脸的时候,我朝扶持他们牵制吐蕃,对于南诏自身,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我们能够达成所愿,而他们也能在南边站稳脚跟,成为一个可以与吐蕃对抗的国家,而不是备受欺凌的可怜小国。这有一句话叫做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可现在磨并没有磨完,桥只走了一半。南诏王有什么理由在这个时候卸磨拆桥?”

  “就为了一个女人?属下以为身为国王,即便那个白洁夫人万中无一,也不应该为了他而死磕我朝。”

  将心比心,李林甫觉得换做是自己,利益在前,别说是女人,连儿子女儿都能卖。

  经李林甫这一提醒,裴旻也冷静下来细想,同样觉得有些反常。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怒发冲冠为红颜的例子,但冤有头,债有主。

  干蠢事的是张虔陀,这个无可辩驳。

  南诏也残忍的杀了他满门,上老小幼,一个都没有放过。

  难道这还不够?

  还要特地挑衅唐王朝?

  打算让更多的人为白洁夫人陪葬?

  还是是寿星公上吊找死?

  裴旻不怀疑南诏以后会反,反而坚信,他们一定会反。

  就跟回纥、葛逻禄一样。

  裴旻在选择扶持他们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将来打虎的准备。

  在裴旻看来,只要在老虎成长起来的过程中,唐王朝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这险是值得冒的。

  毕竟身为打虎人,不能怕虎。

  现在的南诏别说是虎,小虎崽都算不上。

  充其量就是一条狗,这一条狗就来挑衅唐王朝,这也实在太夸张了。

  南诏王皮逻阁在历史上能够一同六诏,将南疆荒芜之地发展起来,打下未来大理国的雏形。应该不至于与夜郎国一样,有着莫名的自信。

  “也许真的有问题?”

  裴旻眼前一亮,肃然道:“你们想,南诏为何要在夺取了嶲州之后,又选择退去?”

  张九龄立刻回道:“是知道守不住吧。”

  “没错!”裴旻打了一个响指,说道:“这也说明了南诏王皮逻阁有这个自知之明,知道他们能够一时出其不意的攻下我朝一座城池,但只要我朝回过神来,反击之势,根本不是他们可以抵御的。故而直接放弃,同时,他们并未劫掠嶲州,也可见他们并不打算真正的与我们为敌。真有这个打算,城中财富哪有不取的道理。细究起来,也许真有问题也不一定。”

  他来回渡步,说道:“此次皮逻阁兵袭,我军最大的伤亡是徐琥父子以及一众敢于抵抗的家丁兵士。他们的仇,不能不报,但可以记在账上,秋后清算。现在时不是跟南诏开战的时候,这边一动兵,用屁股都能想到。为了自保,南诏会投向吐蕃的怀抱。他们一但结盟,对我们就太不利了。”

  当即裴旻修书,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写下,命人加急传给李隆基,希望李隆基能够暂缓攻势,调查清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