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方佳木 2
��们的学费,这已经是她能做大的最大限度了。如果不够也只能靠爸妈了!十二多亩田已经收割了一半了,沈华的脸上反而是愈加的凝重。这几天天气很好,沈华和媳妇抓紧时间在夜色中收割稻谷。不能不加快速的,如果天好的时候不加快速度,下雨谷掉沟了就更加的难割了。

  起早贪黑的干了近一个月,总算是把三家人的谷全部割完了,自家的谷基本上都已经掉沟了,有些甚至倒在田里发了新芽。今年谷的长势真的很好,能收到谷仓里的却不多。

  晨晨不知道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就是沈小鹏也不知道,因为之前的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基本每天早上一家四口都在田里割谷。晨晨更是每天像老鼠一样,只要下田,拿着镰刀就一个人埋着头往里面猛割,在他的身后留下一条小小的稻路!他们都觉得,割了这么久的田,今年应该收了不少稻谷吧。中秋这天沈华的媳妇称了两斤肉,地里长了才一半的萝卜被她拔了半箩筐。中午煮的时候一大锅肉里基本上都是萝卜。不过大家吃得都很开心,上次吃肉还是沈虹回家的时候,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

  吃肉不是为了庆祝割完了稻谷,而是为了明天一早的体力活。

  秋天的沈家湾是一年中最美的,山前山后,十里桂花,。十里桂花不仅是桂花香飘十里,也是沈家湾方圆十里都是桂花。这十里桂花是沈家湾人年前最后的一笔经济来源。对于外来人说沈家湾的桂花开得好看开的绚烂,对于沈家湾的人来说,每一朵桂花都是盛开的财富!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此时不是春,当然也听不到春雨。声音总是有的,那是深夜里伴着月色在山路中行走的沈家湾人。夜色明明,沈家湾人皆是全家老少出动,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打桂去,丁壮在南冈。沈家湾最好的桂花都开在挂榜崖下。想要打下这些桂花,就须具有攀山越岭的本事。不过这点对于生活在千百年的沈家湾人来说真的没有难度。

  挂榜崖在老山上,它就是老山的山顶,崖高近百米,垂直的耸立在沈家湾的南头。据说翻过这座山,下去就是市区。不过即便是住在山顶的人,也没法证实这句话是真是假。沈家湾人从来没有考虑这句话的真实性,对于他们来说祖宗选择的这片地方很适合生存。即便他们此刻登上了崖,也只是为了打点桂花。

  “呴……”这是第一个开打的人,长长的号子拉得很长。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声号子只是前奏。“落得一场好雨啊!接到了啊!哈哈哈!哈哈……”

  听到他的话,沈家湾的知道今年崖下的花开得很好,于是都笑了。家家都趁着太阳没出来之前牵棚搭网铺油布,一张张大网把一棵棵桂花树下遮的严严实实,爬上树的基本上是一家里的顶梁柱。打桂花是一项体力活,同事也是一项讲究技巧的活,年轻人有力气但太毛躁,不适合做操竿手。想要把这活做好,没个七八次是学不到的。

  崖下逐渐热闹起来,各个山坳里面传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很是动听。

  晨晨和沈小鹏拉着又长又厚的桂花蓬很是吃力,沈华媳妇一直在提醒兄弟俩不要让蓬在地上拖,防止山地里的木桩子把蓬划破了。因而晨晨只能钻到篷用肩膀扛着拉杆。这让晨晨很不爽。晨晨最喜欢的就是看到爸爸在树上一...竿子打下来,桂花像下倾盆大雨一样的倾泻下来。看到沈小鹏可以站着,晨晨忽然间很渴望长高长大。

  一棵大的桂花树打下来,一家人基本上都已经筋疲力尽,伴着微露的晨曦,一家人坐在地上吃早饭。

  沈华媳妇早在几天前便用今年刚晒好的新谷换了几斤苹果和梨子,村里的媳妇都知道,到了中秋前后就需要为打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