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重整旗鼓
,是他心之所向。同时他还有几分兴奋,一个军人,即使知道冲上战场就会马革裹尸,也总是值得期许和骄傲的。

  开门的那名中年女子也走了过来:“刘长官,军统特工纪群向您报到,我是您的通讯员。”

  刘泽之点了点头:“好。介绍一下你们的对外身份。”

  徐建雪答道:“这是一家教授日语的一对一家教,我对外的身份是日本一名中尉军官的遗孀,原籍台湾,一年半以前不顾家人反对,私奔嫁给一名姓仓田的日本中尉,八个月前仓田中尉及其所部死在长沙,我不被夫家仓田家承认,只能滞留上海以教授日语为生。纪群是我在上海雇佣的娘姨。真正的徐建雪已经死在从长沙来上海的途中。”

  刘泽之很满意:“这样的身份是最适合隐蔽的。我们统一一下口径,六年前为了去日本的医学院留学,我学了一年的日语,后来改变计划去了英国。现在为了在76号工作方便,又把日语捡了起来,请你做家教,每周两次,每次两个小时。由于我的时间不固定,授课时间只能提前一天电话预约。你们的任务就是为我服务,和军统的任何组织不交叉、不来往、不联络。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请长官放心。”

  “从现在起,叫我刘先生,我们开始上课吧。我的日语有一点基础,能应付日常对话,阅读就有困难,动笔写点东西更是不行。”

  联络站成功启动后,他等待着周成斌的召唤。

  同一天,周成斌带着刘林找到苏北忠义救国军第三纵队,洪泽湖一个小岛上,零零散散坐落着十来组茅草屋,纵队长李智勇带队亲自迎接长官:“周站长,我们这里条件很艰苦,鱼虾倒是多得吃不完,凑了几个菜,给你接风。”

  “罢罢,什么时候,还来这一套?不知为什么这几天一直高烧不退,想办法给我找个医生,药品我带的有。还有,他叫刘林,我受伤后一直是他在照顾,和他两个哥哥不一样,是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你安排一下,让他加入纵队抗日。刘林,你先出去转转,熟悉一个环境。”刘林答应着离开房间。周成斌又道:“把这个人安排在你身边,别让他出危险。特别是不能让他落入日伪手中,如果有被俘的可能你可以击毙他。我教给你一套说辞……你现在有多少人?”

  职业特工出身的李智勇自然不会打听刘林的来历,他答道:“长官高明,我知道该怎么办。我手下这支队伍最多的时候有四五百,这个月打了两次仗,连损失带走散的,现在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不过能打仗的老兵不少。站长,属下想多挑选一批人跟您去上海。”

  “智勇啊,你做过特工,现在又带兵,应该清楚搞特工和打仗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搞情报不是打群架,人多未必一定好。我这次亲自前来有两件事,第一件你找十来个可靠的人,组建三个小组,每组四人,携带电台、轻武器,组长最好由军统的老人担任。明天就出发先行去上海设法潜伏下来。而后和你取得联系。这三个行动小组以后我会通过你启动。你记住,这三个小组的存在是绝密,就是和重庆通过电台联系时也不能提及。”

  李智勇立正行礼:“请长官放心,属下马上就办。可是有一个困难:电台不足。现在只有两部。”

  “那就先派遣他们出发,提前商定好接头地点,我几天后就回上海,想办法解决。第二件事我需要有个身份在上海潜伏。”

  李智勇也是经验丰富的老特工,并不需要周成斌过多的解释,他想了想答道:“恰好有这么一个人,是个乡绅,名叫文宣。为避战乱,本来做好安排要去上海租界暂住,没想到上个月妻儿死于日本人之手。他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