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一年三熟
�上双季稻了吧?”长生接着问。

  “这也没有。”小都尉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咱们这里地不够种双季稻的话两三年地就废了,还得重新开垦新地,不如种普通水稻来的好。”

  “那岭南呢?岭南其他几个郡怎么样?他们种双季稻么?”长生扭头问旁边的李和。

  “回禀都督,岭南其他几个郡倒是有种植双季稻的,但是也并不多。我听说种双季稻得靠着沼地才行,要不然的话土地用不了几年就废了。”李和开口答道。

  长生点了点头,心中已经大致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种过地的人都知道,不能够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的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否则会造成土地活流失,而且容易传染病虫害,所以一般都会采取轮种的方式。而在古代没有大规模工业生产化补充土壤的情况下,连续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会让土地很快的失去力。所以原始社会的人往往会采区放火烧林的方式开辟出新的土地,等种一两年后土地失去了活力便再放火烧林开辟新地,这便是最早的刀耕火种。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很多落后的地方依然采取这种破坏的耕种方法。

  朱崖洲的土地每年只种一季稻,从收割到来年耕种之间的几个月里,稻田里会长出杂草,同时土地的力也会慢慢的恢复,在un耕之时用犁将这些杂草刨到土里,杂草就会慢慢烂掉,成为料,为新的水稻提供养料。

  刚刚李和也提到,岭南人种植双季稻都是在沼泽边。沼泽地中富含有机物,是天然的料,所以在沼泽附近连续种稻,对土地力的流失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长生接着问道:“岭南种两季双季稻需要多长时间?”

  “双季稻的话便是un种夏收,秋种冬收。就算是凑不足一年的时间,也就差个月余。”李和马上答道。

  听了李和的回答,长生脑中又腾起了一个疑问。

  后世海南岛以及广东地区可是能够种植三季稻的,可听李和的意思,岭南地区种双季稻便需要十一个月的时间,照这么算的话根本就种不出三季稻。

  “现在还没有三季稻,看来是经过一千多年的选种和培养后,三季稻才出现的。这么算即便是朱崖洲也不可能做到一年三熟了。可若是连朱崖洲都做不到一年三熟,岭南其他的地方就更无法做到了。如今岭南比中原优越的地方就是气候,可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灌溉体系也要完善的多,岭南只是一年两熟的话,就算是有耕牛,在产粮上比起中原来是毫无优势的,更何况岭南开采出来的耕地要少,耕牛也少。这跟后世的实际情况不符啊!一定有我没有想到的。”长生紧锁眉头,开始思考起来。

  朱崖洲人口少底子薄,而且作为一个海岛与外界的联系也不多。想要迅速的发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发展农业,利用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将朱崖洲打造成一个高产的农业基地。但耕种技术的差异和生产工具的落后却无法让朱崖洲与中原拉开太大的差距。

  “三季稻这种高产稻种在二十世纪才出现在岭南,现在肯定还没有培养出来,不过倒是可以试一试轮种,在双季稻后接种其他作物,来实现一年三熟,而且轮种作物还得熟的快……”长生脑中闪出了一个个农作物,可又都被否定掉。

  “我能够想起的农作物中,熟得快的粮食作物全都是源自美洲,现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不行,算起来的话时间还是不够。双季稻倒是能熟,可轮种后的作物未必会熟,顶多能够做到两年五熟而已。从硬件上不行,看起来得想别的办法了,得从技术上下手,尝试着找突破点了。”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