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耕无牛
br />   与其他长江以南的地区一样,这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但相比起来,这里更加适宜水稻的耕种。温暖的气候加上湿润的空气,使得在这里种植水稻变得异常的容易,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农夫根本无需采用什么农业技术,洒下种子水稻便能够自然生长起来。

  走在稻田边,长生将所见到的每一幕都牢牢的记在心中。

  “真是落后啊,走了这么久,竟然没有看到一头耕牛,不使用牛耕的话,耕种效率要低的太多了。朱崖洲的土地虽然沃,气候也足够好,但仅仅依靠人力耕种,粮食产量自然上不去。现在并没有后世的那么多机械化耕种设备,想要种植高产水稻就需要jing耕细作,这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非常的大,一头耕牛至少能够抵得上三到五个成年的劳力,能多耕种好几十亩的土地。”长生长叹一口气。

  “必须要大力推广牛耕!”长生暗自想道。

  耕牛作为古代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能解放大量的劳动力,而岭南本来就人少地多,更应该大力使用耕牛来代替人进行劳作。

  中国古代自汉朝初年文景之治期间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牛耕,汉武帝灭匈奴以后,大汉朝更是获得了蒙古草原的草场,古代中原的畜牧业也因此得到了长足发展。所以牛耕早已经在中原普及,甚至形成了制度。而后随着南方的发展,牛耕也渐渐的传到了长江以南地区。唯独岭南地处偏僻,又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耕地只被开发出来以少部分,所以耕牛普及率并不高。至于朱崖洲就更可怜了,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一直被朝廷视为盲区,即便是有耕牛也不会运送到这里。

  长生一挥手招来了主簿李和,随后开口问道:“李主簿,咱们朱崖洲有多少耕牛?”

  “这个嘛……乡间的耕牛我等未曾统计过,不过在屯兵大营那边有牛二十头,都是平时用来拉货的,另外俚人那边有驯养的野牛,但数量不是很多。”李和老实答道。

  “一万五的屯田兵中只有二十头牛?”长生很无奈的叹了口气,按照这个比例,普通老百姓中好几个村子才能够匀上一头牛,平日里最常见的耕牛到了朱崖洲反倒是成了动物园里的保护动物。

  俚人那里倒是有些驯养的野牛,但俚人养牛主要是为了吃和祭祀,野牛可不是什么温顺的动物,并不能够用来耕种,况且俚人手中牛的数量也不多。

  长生本想打算建立牧场繁殖耕牛,但现在看来这条道路是行不通了,一共就这几只牛,等他们繁殖不知道要多久。现在必须要从其他地方来寻找耕牛补充到朱崖洲来。

  朱崖洲种植的主要是水稻,耕种水稻自然以水牛最为合适。水牛挽力强,行步稳重,对南方的湿多雨的环境也极其适应,最适合水田的耕作。

  中国水牛大多是分布在西南、东南地区,江浙、两湖、四川等地有很多优良的水牛品种,而岭南地区的本土产的水牛数量较少,体型较小,力气也很一般,吃的同样也少,但用强,这与岭南少数民族养牛吃的初衷是分不开的。岭南少数民族驯养野牛就是为了吃所以会选择一些吃得少量多的品种来喂养。

  中国历来重视耕牛,农户将耕牛看的跟自己命一样重要,想要从华东南或西南地区大规模进耕牛,跟抢人家亲生儿子差不多,况且还隔着一个岭南,有赵氏的为难,比较不现实,这个选择马上被长生所否定掉。

  岭南地区土产的水牛倒是可以考虑,但数量较少,并不能作为首选,顶多算是聊胜于无的东西。

  长生的目光再次投往了海外,东南亚地区盛产水牛,南面的吕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