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夺权
��皇后仿佛意识到了什么。
“难道这事情是老二做的?”赵皇后瞬间想到了李梦。
“庆长生素来与老二jia往慎密,这事情真的有可能是老二干的,那么现在应该通缉庆长生么?不行,陛下不在,朝中无人打理,需要庆渊坐镇,这时候决不能通缉庆长生,否则朝中必
……
虎牢关。
十几匹快马出现在官道上,虎牢关城头上的守将立刻向城下望去,却发现来人是大内卫的衣着。
“圣旨到,虎牢关守将接旨!”骑士说话间从怀中掏出了一份黄绸子,冲入了关内。
虎牢关守将听闻有人拿着圣旨到来,立刻冲了出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令宁侯李梦代掌兵符,便宜行事,各城守将均听其调遣钦此!”
“臣接旨!”守将马上上前接过了圣旨,又仔细的看了一遍,圣旨上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让宁侯李梦掌管兵权,各地守城将领均要听宁侯李梦的命令。
“陛下这是要干什么?把兵权给了宁侯李梦?还是全天下的兵权!这圣旨不会是假的吧!”守将仔细的看了看圣旨,那y玺的印记的确是真真切切。
“这圣旨是真的。”守将按下了心中的震惊,既然圣旨是真的,那就必须要按照圣旨所说的办了。
虎牢、荥阳、潼关、孟津……洛阳周围各大关卡全都接到了圣旨,那就是一切听从宁侯李梦的调遣。
几乎所有接到圣旨的人都感觉到不解,但传旨的人都是大内卫,更重要的是圣旨是真的,那清晰无比的y玺大印是假不了的。
……
洛阳城中,士兵拿着李成建的画像,挨家挨户的进行搜索,希望能够找到李成建的下落,但经过连日的寻找,李成建没有找到,反而是得洛阳城中百姓怨声载道。
另一边,赵皇后派了十几批人马前往泰山,让李仁火速回京,但传信的人全都被洛阳周边的各个关卡给扣了下来,这些关卡的守将早就都接到了圣旨,封锁了关隘,任何人不得出入,唯有等到李梦到来才会开关。
博沙距离洛阳城并不远,在李成建失踪的第三日清晨,宁侯李梦便已经赶回了洛阳。
李梦是轻车简从而回,身边只带了几十个人,而大队人马由四德带领,仍旧用着皇帝的座驾,打着皇帝的旗号缓缓而行。
当李梦到达洛阳的时候,洛阳城早已经封闭,而城外的禁军也已经被调到了城内,搜索李成建的下落,如今的洛阳城是不准入,也不准出。
李仁与李成建都不在,但国家还是要运转,国事也要处理,十几位身居要职的大臣们聚集在堂内,由庆渊主持着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赵皇后垂帘听政,时不时的会发表一些意见,也算是在变相的垂帘听政。
没有皇帝,也没有太子,缺少一锤定音的那个决策者,君臣议事的效率极其的缓慢,从早上到中午,没有一件事情是大家能够统一意见的。
靠在椅子上,庆渊擦了擦头上的汗水,脸上充满了无奈。
“可真够累的,这比上阵杀敌还要累!这群文人……”庆渊下意识的向着周围望了一圈,龙骧大将军白锐端坐在那里,闭目养神,丝毫没有理会一群文臣的争吵,而武侯庆仲达却兴致勃勃的与一群文臣讨论着。
“难道这事情是老二做的?”赵皇后瞬间想到了李梦。
“庆长生素来与老二jia往慎密,这事情真的有可能是老二干的,那么现在应该通缉庆长生么?不行,陛下不在,朝中无人打理,需要庆渊坐镇,这时候决不能通缉庆长生,否则朝中必
……
虎牢关。
十几匹快马出现在官道上,虎牢关城头上的守将立刻向城下望去,却发现来人是大内卫的衣着。
“圣旨到,虎牢关守将接旨!”骑士说话间从怀中掏出了一份黄绸子,冲入了关内。
虎牢关守将听闻有人拿着圣旨到来,立刻冲了出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令宁侯李梦代掌兵符,便宜行事,各城守将均听其调遣钦此!”
“臣接旨!”守将马上上前接过了圣旨,又仔细的看了一遍,圣旨上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让宁侯李梦掌管兵权,各地守城将领均要听宁侯李梦的命令。
“陛下这是要干什么?把兵权给了宁侯李梦?还是全天下的兵权!这圣旨不会是假的吧!”守将仔细的看了看圣旨,那y玺的印记的确是真真切切。
“这圣旨是真的。”守将按下了心中的震惊,既然圣旨是真的,那就必须要按照圣旨所说的办了。
虎牢、荥阳、潼关、孟津……洛阳周围各大关卡全都接到了圣旨,那就是一切听从宁侯李梦的调遣。
几乎所有接到圣旨的人都感觉到不解,但传旨的人都是大内卫,更重要的是圣旨是真的,那清晰无比的y玺大印是假不了的。
……
洛阳城中,士兵拿着李成建的画像,挨家挨户的进行搜索,希望能够找到李成建的下落,但经过连日的寻找,李成建没有找到,反而是得洛阳城中百姓怨声载道。
另一边,赵皇后派了十几批人马前往泰山,让李仁火速回京,但传信的人全都被洛阳周边的各个关卡给扣了下来,这些关卡的守将早就都接到了圣旨,封锁了关隘,任何人不得出入,唯有等到李梦到来才会开关。
博沙距离洛阳城并不远,在李成建失踪的第三日清晨,宁侯李梦便已经赶回了洛阳。
李梦是轻车简从而回,身边只带了几十个人,而大队人马由四德带领,仍旧用着皇帝的座驾,打着皇帝的旗号缓缓而行。
当李梦到达洛阳的时候,洛阳城早已经封闭,而城外的禁军也已经被调到了城内,搜索李成建的下落,如今的洛阳城是不准入,也不准出。
李仁与李成建都不在,但国家还是要运转,国事也要处理,十几位身居要职的大臣们聚集在堂内,由庆渊主持着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赵皇后垂帘听政,时不时的会发表一些意见,也算是在变相的垂帘听政。
没有皇帝,也没有太子,缺少一锤定音的那个决策者,君臣议事的效率极其的缓慢,从早上到中午,没有一件事情是大家能够统一意见的。
靠在椅子上,庆渊擦了擦头上的汗水,脸上充满了无奈。
“可真够累的,这比上阵杀敌还要累!这群文人……”庆渊下意识的向着周围望了一圈,龙骧大将军白锐端坐在那里,闭目养神,丝毫没有理会一群文臣的争吵,而武侯庆仲达却兴致勃勃的与一群文臣讨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