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大整编中郎鹰的争议
�垂头再看讲台上决议书,唐朝重新开口大声宣读道:“经西北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研究决定,选举出新一届西北军事委员会。人员名单如下:委员长唐朝、副委员长吴佩孚、冯玉祥,委员蒋方震、蔡锷、王士珍、段祺瑞、萨镇冰、朗鹰!”

  “哗……当唐朝念到最后一个人名时,主席台下所有人目光全都在轻声惊吁中投向坐在主席台上、唐朝左手边末席上的郎鹰身上。

  军官们这样的表现,早在主席台上各人预料之中。因为在这两天军委扩大会议上。就郎鹰任命一事,虽然唐朝具有绝对主导权,还是让西北军宿将冯玉祥和蒋方震、蔡锷提出了质疑。

  原因其实很简单:郎鹰年纪尚青、军中资历尚浅,且又无空军太多真正实战经验和大军团作战协调与指挥经验。若由他接手全面扩编后人数将达到第十八个师、七十五万人的空军,下面那些军官会不会真心服从。

  要知道,纵然郎鹰是唐朝起家时就一支跟随唐朝一路走到现在可谓真正的唐家堡元勋旧将。可毕竟他真正在大军团作战中有所表现的机会与经验,甚至都比不上一些参加过攻灭苏俄那场战争的一线军、师主官。

  早预料到会有大反应,唐朝只让场中复起喧哗声持续了十秒不倒,便一挥手制止了军官们。

  这一次没有再去看决议,唐朝直接宣布了具体人员任命和分工:“经西北军事委员会议决定,仍由本人担任西北军三军总司令一职、擢晋大将军衔。任命吴佩孚为西北军三军副总司令、擢晋上将军衔。任命冯玉祥为西北军三军总参谋长,擢晋上将军衔。

  任命蒋方震、百里先生为西北军三军总参谋部部长兼西北国防委员会主任委员,擢晋上将军衔;蔡锷为西北军三军总政治部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擢晋上将军衔;王士珍任西北军三军总后勤部部长,擢晋上将军衔。

  由段祺瑞出任三军总装备部部长一职,擢升上将军衔;任命萨镇冰为西北军海军总司令,擢晋上将军衔;郎鹰出任西北军空军总司令,擢拔上将军衔……轰……擢拔上将军衔!对于郎鹰进入军委九人决策层,本来与会军官们就大是费解。当听到唐朝在其他将领军衔上都是擢升、擢晋一般合理万分宣读命令后。到了郎鹰身上马上变作擢拔,会场上立刻再次爆出一阵嘈杂声。

  其他军委委员,即便是王士珍、段祺瑞这两个“北洋三杰”虽是往日并不太为众军官与民众熟悉。但他们曾经在北洋政府的身份和声明,唐朝将他们正式请出来晋个上将、加以重用是不会有太多质疑声的。

  吴佩孚用其全部身家投入西北军,免除了又一场无谓的内战,至少让河南一地少死了许多无辜百姓。再加上其在北洋时期也是声名赫赫,晋升上将做副总司令也算无可厚非。

  冯玉祥更是西北军功勋级宿将。除唐家堡时期跟随唐朝一路走来那些人以外,他也算得上西北军能有今天绝对不能缺少的一根砥柱。他晋升上将、当总参谋长也并不让人意外。

  但是偏偏就是郎鹰,年逾而立、并非正规军校毕业。以往他是个飞行疯子。军中确是无人不知。但是让一个侦察兵出身、这么年轻的人进入军委九人组已经够惊世骇俗了。现在唐朝又来了个旱地拔葱一般的擢拔、直接给了上将军衔,这么可能让场中众军官、尤其是那些将官们震惊.

  “时局多变,乱世之秋”唐朝不想再让喧哗声继续。重新对着话筒朗声开口,以话语止住喧哗。

  待场中又一次恢复平静,唐朝继续慨然高语道:“观我西北各部,虎狼之师比比皆是。此番新编制、新军制与新装备同步落实下去,将让我西北军各部面目全然一心。自我唐新华在大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