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旧事(修)
��娘再坚持一段时间,凭她的芥子空间一定能救得活。
生母去世,李氏当然也不喜欢一个庶女,打发一个乳母,两三个丫鬟伺候着就好。那几人照看锦绣并不精心,也是,一个生母早亡的庶女,还不得主母喜欢,丫鬟几个哪个愿意多上心,做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不过闲来无事的吹侃,倒是让锦绣了解到叶府的许多情况,比如叶启文和李氏感情甚好,恩爱有加;比如叶府中的老管事多已投靠李氏;比如后院的林姨娘竟然怀孕了;比如叶家长女叶锦华将来定是要进宫当娘娘的……凡此种种,每日不绝于耳。
锦绣听来,觉得有些事真的,有些不过是小丫鬟的臆想,不过总算是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于锦绣而言,生父叶启文不过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乎的只有名声和权势,最后“浪子回头”也只是为了他自己。
而李氏无疑是宅斗的高手,不着痕迹地上演了一处好戏,最后不但收获了美名,得了丈夫信任,还成功地将叶府大权掌控在手,心机城府不可谓不深。整个故事中,最无辜的就是文姨娘了,作为李氏讨好丈夫的工具,就是死也没能得个好下场。
李氏虽然没有直接害了文姨娘,可是这一切都是她弄出来的。锦绣厌恶李氏,但也知道自己无权无势,和李氏对起来简直是找死,索性闭门不出,反正李氏也弄不死她。再者,李氏不是贤良吗,总不会少了庶女一口吃的吧。
这样的生活过了很久,久到锦绣已经习惯了。期间林姨娘生下一个女儿,李氏也于同年诞下一女。所以叶家的两子五女中,长子叶谨轩,次子叶谨渊,长女叶锦华,五女叶锦姝都是李氏所出。
余下皆是庶出,二姑娘早逝,锦绣排行三,底下还有一个只小一岁的四妹叶锦心,不过锦绣与叶锦华却相差将近八岁,所谓姐妹,其实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接触。
日子过得混混沌沌,锦绣也毫不在意。直到四岁那年,叶府迎来了一位贵客,叶启文破天荒地让人请锦绣过去见客。
来人不过二十多岁,身量瘦削,面如冠玉,即使坐在下首也藏不住满身的书生傲气,且细看五官和锦绣有五分相似,观之可亲。那人似乎很激动,若不是堂上还有外人,锦绣毫不怀疑他会这么冲过来。
叶家老夫人,锦绣的亲祖母,笑容满面的告诉她,这是当今圣上钦典的状元郎,她的亲舅舅文易。
文易看着小小的,被人牵过来依然走的踉踉跄跄的锦绣,眼中酸涩,差点没当众落了泪。
原来,文易得知文姨娘去世后,心中悲痛,匆忙之间就登门叶府,想要送文姨娘最后一程,并照看自己留下来的外甥女。不过守门之人见他衣着破旧,形容狼狈,不想与之交谈,没说几句话就将人赶走了。随后的几次,也都被关在门外。
那时落魄,孤立无援,谁又能想到六年后还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堂堂正正的现在叶府的正堂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其中艰辛,不能为外人道也。
文易的到来,让锦绣第一次感觉到了温暖,锦绣年岁尚小,不需避讳什么,因而文易三五天就会过来一趟,同她说话聊天。一来二去,生疏了好些年的舅甥两人立马熟络起来。
锦绣也看得出,文易对自己的好半天没有掺假,甚至将对文姨娘的愧疚与眷恋全都转移到她身上,心下感动不已。
文姨娘生平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弟弟,她既然做了文姨娘的女儿,自然要为她做些什么。文家祖上也是耕读世家,可惜家道中落,到文易这一辈家中只剩姐弟二人。文易常年生活困苦,身子也比别人瘦弱。锦
生母去世,李氏当然也不喜欢一个庶女,打发一个乳母,两三个丫鬟伺候着就好。那几人照看锦绣并不精心,也是,一个生母早亡的庶女,还不得主母喜欢,丫鬟几个哪个愿意多上心,做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不过闲来无事的吹侃,倒是让锦绣了解到叶府的许多情况,比如叶启文和李氏感情甚好,恩爱有加;比如叶府中的老管事多已投靠李氏;比如后院的林姨娘竟然怀孕了;比如叶家长女叶锦华将来定是要进宫当娘娘的……凡此种种,每日不绝于耳。
锦绣听来,觉得有些事真的,有些不过是小丫鬟的臆想,不过总算是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于锦绣而言,生父叶启文不过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乎的只有名声和权势,最后“浪子回头”也只是为了他自己。
而李氏无疑是宅斗的高手,不着痕迹地上演了一处好戏,最后不但收获了美名,得了丈夫信任,还成功地将叶府大权掌控在手,心机城府不可谓不深。整个故事中,最无辜的就是文姨娘了,作为李氏讨好丈夫的工具,就是死也没能得个好下场。
李氏虽然没有直接害了文姨娘,可是这一切都是她弄出来的。锦绣厌恶李氏,但也知道自己无权无势,和李氏对起来简直是找死,索性闭门不出,反正李氏也弄不死她。再者,李氏不是贤良吗,总不会少了庶女一口吃的吧。
这样的生活过了很久,久到锦绣已经习惯了。期间林姨娘生下一个女儿,李氏也于同年诞下一女。所以叶家的两子五女中,长子叶谨轩,次子叶谨渊,长女叶锦华,五女叶锦姝都是李氏所出。
余下皆是庶出,二姑娘早逝,锦绣排行三,底下还有一个只小一岁的四妹叶锦心,不过锦绣与叶锦华却相差将近八岁,所谓姐妹,其实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接触。
日子过得混混沌沌,锦绣也毫不在意。直到四岁那年,叶府迎来了一位贵客,叶启文破天荒地让人请锦绣过去见客。
来人不过二十多岁,身量瘦削,面如冠玉,即使坐在下首也藏不住满身的书生傲气,且细看五官和锦绣有五分相似,观之可亲。那人似乎很激动,若不是堂上还有外人,锦绣毫不怀疑他会这么冲过来。
叶家老夫人,锦绣的亲祖母,笑容满面的告诉她,这是当今圣上钦典的状元郎,她的亲舅舅文易。
文易看着小小的,被人牵过来依然走的踉踉跄跄的锦绣,眼中酸涩,差点没当众落了泪。
原来,文易得知文姨娘去世后,心中悲痛,匆忙之间就登门叶府,想要送文姨娘最后一程,并照看自己留下来的外甥女。不过守门之人见他衣着破旧,形容狼狈,不想与之交谈,没说几句话就将人赶走了。随后的几次,也都被关在门外。
那时落魄,孤立无援,谁又能想到六年后还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堂堂正正的现在叶府的正堂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其中艰辛,不能为外人道也。
文易的到来,让锦绣第一次感觉到了温暖,锦绣年岁尚小,不需避讳什么,因而文易三五天就会过来一趟,同她说话聊天。一来二去,生疏了好些年的舅甥两人立马熟络起来。
锦绣也看得出,文易对自己的好半天没有掺假,甚至将对文姨娘的愧疚与眷恋全都转移到她身上,心下感动不已。
文姨娘生平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弟弟,她既然做了文姨娘的女儿,自然要为她做些什么。文家祖上也是耕读世家,可惜家道中落,到文易这一辈家中只剩姐弟二人。文易常年生活困苦,身子也比别人瘦弱。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