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合作初谈酒散
�行,明儿我辞官,理由就是你问的事情,还有徐宝答的话,让上面把你派过来,我成全你。

  这是犯忌讳的事情,所以他这样答。

  同时隐晦地告诉郑囿,村子里过得不怎么好,耕地时牲畜要换着用,孩子都不上学,天天骑竹马玩,到了冬天一下雪,大家就没活儿做了。

  徐宝如此回答,不是他天赋高,是在原来村子必须学的,有官员回村探亲和溜达时,席间村中孩子们跟旁边听。

  官员不避讳,举实例,说官场的事情,比如徐宝的十六哥,回村后要讲在县里的情况,遇到了什么,如何处理的,哪个方面还能做得更好一点,说错话的时候如何挽回。

  孩子们接受的就是这种教育,至于什么诚实、什么敢于直指别人错误等学问,那是别地方的孩子学的。

  村子里是在教孩子生存的道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先达到位置。

  因此徐宝懂得怎样处理,他不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他只是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当然,智商也不低。

  他回答得好,郑囿、张柽、良颜三人却被吓到了,一个大娃娃,竟然会这个?

  郑囿盘算下,再问:“小宝可有打算?”

  “有啊,卖干豆腐,冬天也能卖,我让村里人帮忙做个木头槽子,上面搭铁片,冬天干豆腐卷送来,于槽子内装热水,干豆腐卷放铁片上热热,即可入口。”

  徐宝这次回答就往实际操作上说,解决了冬天村子里生计的问题,到时做干豆腐和跟来卖的人就不是现在的数量。

  “可有为难处?”郑囿又问,顺便看张柽一眼。

  “没有,多亏张兄帮衬,今天全卖掉啦,赚了两千多文呢。”徐宝说起卖干豆腐卷的事情,脸上的笑容很夸张,终于变回孩子。

  他没提有好多不怕风吹肚皮的人,他相信郑囿清楚,说了是给张柽难看。

  掌柜的在旁边听,已经把决定给徐宝一两的银子增加到三两,要让娃娃开心。

  郑囿一面颔首,一面又想问问题。

  结果送对子去装裱的伙计匆匆跑回来,径直来到甲丑桌,连续喘几下,又接过徐宝递过去的酒灌一口,长出口气,说道:“二爷,门敲开了,价钱还是原来那个,可是……可是招呼我的徒弟说最少五天,若不急可十天后取,一夜他说店里装裱不出来。”

  “怎么会?”掌柜的从来没去装裱过东西,他以为很快呢。

  徐宝清楚,是有快的,用装裱机,可惜北宋没有,五天是快的,真赶上夏季潮湿,半个月也是它,换成有霉雨季节的地方,慢慢等吧!

  掌柜的指望依靠对联卖螃蟹呢,愁绪登时写在脸上,来回搓手:“怎么办?这下可如何是好?”

  端着酒要喝的郑囿看不下去了,出言提醒:“小宝不是已经为你写出来一副了嘛!你把它先挂上。”

  “哎?”掌柜的一愣,看看郑囿,瞧瞧徐宝,又把目光放在了那张写字的桌子上,上面确实有一副对联。

  他指指自己,问徐宝:“给,给我的?”

  “对呀,我要它没用。”徐宝很诚实地回答。

  掌柜的:“……”

  他感觉自己很傻,一桌坐着的六个人,包括站着的那个随从,他们六个估计全知道装裱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