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受,他却这般惟命是从没有自己的决断,看来虽有些谋略见识,却也是个干不成大事的。
可是他完全没想到的是,这该死的秦斐居然是在诈他。明面儿上大张旗鼓的说是什么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死守金陵,其实全是在兵不厌诈,他放下来的那两块确实是断流石不假,可也不知他又动了什么手脚,竟然放下之后仍能再打开。
就在二十七日夜里,秦军将两处的断流石同时打开,在秦淮河上坐船从西水关出了金陵城,驶入长江,就此水遁了。
等豪铎好容易才搞清楚了秦斐到底是怎么从金陵城里不翼而飞时,已经是两天后的事儿了。而此时替夫守了十七天金陵城的临川王妃的座船已经行到了常州地界,打算往江阴而去。
她曾对金陵全城的百姓和士兵郑重承诺过,她会率领他们狠狠地还击入侵的鞑子,可也会尽她最大可能地保全每一个人的性命,绝不会叫他们做出无谓的牺牲。
是以,在明知金陵城注定要陷落的时候,她没有答应士兵们要求血战到底的决定,而是劝他们先保存实力,全体走水路撤出金陵城,等养好了伤,制出了更新式的□□,才能去杀更多的鞑子。而且等鞑子进了城,发现一个秦兵都找不着的失望愤怒,远比再多杀他们几个人头更能挫伤他们的士气,更何况,因为城中留下来的人的自动请愿,她还另有布置。
她当初虽烧了一部分船只做幌子,实则暗地里藏了几十艘船,不足之数则将门板之类的拆下来拼成个木筏,一夜之间便将城中所余的八千多将士全数运出了金陵城。
但此时随她往江阴而去的只有三千余人,其余四千多名伤势较重的兵士,她沿途安排他们到临近的村镇上先行养伤,秦军总有一天会打回来收复金陵,那时若他们便是安在这里的一支奇兵。
采薇早在做出替夫守城的决定时就已经将这一切谋划好了,先做出破釜沉舟的样子来,再设计废了豪铎一半的红夷大炮,这样才能至少坚守半个月,然后趁鞑子没有防备,夜里走水路从秦淮河出城到长江,再沿江而下行到江阴,由江阴的入海口入东海,再向南行,由海路到泉州。
甚至早在她想出如何守城之前,她就先想好了由水路而走的这一条退路。她先前安排秦斐他们走的路线也是如此,因为这是最快最节省时间的一条路线。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更为安全的一条路线。仇五当时曾问她为何不走杭州到建宁再到泉州这一条直线陆路,却要绕那么一个弯子。
因为她怕如果走陆路的话,一旦人心有变,只消有那么一两个想要投靠鞑子的汉奸官绅,便会对秦斐的安危造成极大的威胁。
自从鞑子入侵华夏大地以来,最让她痛心疾首的便是燕秦明明还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兵马粮草,可是除了一些矢志抗金的将领和地方官员外,更多的官绅将领却是对鞑子不战而降,甚至主动上书请降。
京师之地的那些文武大臣、官员士绅们绝大多数好像蓬草一样随风而转。高自成的大顺军占了燕京城,他们纳头便降,等到鞑子攻进了燕京,他们立刻又对新主子跪倒称臣,简直毫无半点节操可言。
若不是北地的官绅投降鞑子投降的如此干脆彻底,且投降之后一心效忠,仅凭鞑子那数十万人的国力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北方,跟着就大举南侵。
鞑子最初刚攻入京师时每每上阵都是他们的八旗子弟,可是现下,每当他们在江南地界上攻城掠地时,替他们打头阵的往往不再是金人,而是投降过去的汉兵。攻打金陵城时首当其冲的就是张天禄、杨承祖那两个可耻的降将。
可是他完全没想到的是,这该死的秦斐居然是在诈他。明面儿上大张旗鼓的说是什么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死守金陵,其实全是在兵不厌诈,他放下来的那两块确实是断流石不假,可也不知他又动了什么手脚,竟然放下之后仍能再打开。
就在二十七日夜里,秦军将两处的断流石同时打开,在秦淮河上坐船从西水关出了金陵城,驶入长江,就此水遁了。
等豪铎好容易才搞清楚了秦斐到底是怎么从金陵城里不翼而飞时,已经是两天后的事儿了。而此时替夫守了十七天金陵城的临川王妃的座船已经行到了常州地界,打算往江阴而去。
她曾对金陵全城的百姓和士兵郑重承诺过,她会率领他们狠狠地还击入侵的鞑子,可也会尽她最大可能地保全每一个人的性命,绝不会叫他们做出无谓的牺牲。
是以,在明知金陵城注定要陷落的时候,她没有答应士兵们要求血战到底的决定,而是劝他们先保存实力,全体走水路撤出金陵城,等养好了伤,制出了更新式的□□,才能去杀更多的鞑子。而且等鞑子进了城,发现一个秦兵都找不着的失望愤怒,远比再多杀他们几个人头更能挫伤他们的士气,更何况,因为城中留下来的人的自动请愿,她还另有布置。
她当初虽烧了一部分船只做幌子,实则暗地里藏了几十艘船,不足之数则将门板之类的拆下来拼成个木筏,一夜之间便将城中所余的八千多将士全数运出了金陵城。
但此时随她往江阴而去的只有三千余人,其余四千多名伤势较重的兵士,她沿途安排他们到临近的村镇上先行养伤,秦军总有一天会打回来收复金陵,那时若他们便是安在这里的一支奇兵。
采薇早在做出替夫守城的决定时就已经将这一切谋划好了,先做出破釜沉舟的样子来,再设计废了豪铎一半的红夷大炮,这样才能至少坚守半个月,然后趁鞑子没有防备,夜里走水路从秦淮河出城到长江,再沿江而下行到江阴,由江阴的入海口入东海,再向南行,由海路到泉州。
甚至早在她想出如何守城之前,她就先想好了由水路而走的这一条退路。她先前安排秦斐他们走的路线也是如此,因为这是最快最节省时间的一条路线。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更为安全的一条路线。仇五当时曾问她为何不走杭州到建宁再到泉州这一条直线陆路,却要绕那么一个弯子。
因为她怕如果走陆路的话,一旦人心有变,只消有那么一两个想要投靠鞑子的汉奸官绅,便会对秦斐的安危造成极大的威胁。
自从鞑子入侵华夏大地以来,最让她痛心疾首的便是燕秦明明还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兵马粮草,可是除了一些矢志抗金的将领和地方官员外,更多的官绅将领却是对鞑子不战而降,甚至主动上书请降。
京师之地的那些文武大臣、官员士绅们绝大多数好像蓬草一样随风而转。高自成的大顺军占了燕京城,他们纳头便降,等到鞑子攻进了燕京,他们立刻又对新主子跪倒称臣,简直毫无半点节操可言。
若不是北地的官绅投降鞑子投降的如此干脆彻底,且投降之后一心效忠,仅凭鞑子那数十万人的国力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北方,跟着就大举南侵。
鞑子最初刚攻入京师时每每上阵都是他们的八旗子弟,可是现下,每当他们在江南地界上攻城掠地时,替他们打头阵的往往不再是金人,而是投降过去的汉兵。攻打金陵城时首当其冲的就是张天禄、杨承祖那两个可耻的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