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七、千红万紫安排着(下)
换乘火车,前往上海参加新中国党成立大会。其目的就是委婉地暗示孙中山和南京临时中央政府,千万别自作多情!

  事实证明,世界永远不会按照你想象的那样运转。

  孙元起还在船舱里担心他们在不大肆声张的前提会闹出什么其他的幺蛾子,就听一直呆在甲板上的卫队长冯基善来报:“启禀大人,通过望远镜发现南京下关码头上彩旗招展、人山人海,估计会有迎接仪式,还请大人提前做好准备。”

  我顶你个肺啊!孙元起心里忍不住暗骂一句:你们这是装聋作哑掩耳盗铃呢,还是故意耍我呢?在一瞬间,孙元起甚至想让轮船直奔上海,不在南京停留,让他们这群王八蛋在下关码头自娱自乐去!

  当然,孙元起如今早已不是政坛初哥,这种孩子气的举动也就只是在心里想想罢了。如果他真要就这么甩手而去,保证孙中山会对他恨之入骨,甚至此生再无相见之时。好在孙中山也不敢做的太过分,没有在码头上打出“欢迎孙百熙先生来宁就职”之类的标语。

  船在码头刚一停稳,孙中山便带着黄兴、伍廷芳、王宠惠、张謇、汤寿潜等内阁成员迎了上来,见面就紧紧握住孙元起的双手:“百熙贤弟,自三藩市一别,忽忽睽违已近十载,愚兄朝夕渴慕。今日终于重逢,兴奋之情何以言表!”

  孙元起强笑道:“小弟对中山先生也是怀想不已,恨不早日相见,共话别来世事变迁。只是如此大张旗鼓,未免有些——”

  孙中山急忙道:“武昌起义不数月竟告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得以成立,此皆百熙贤弟之力。我们在此隆重集会欢迎**功勋,有何不可?来来来,我先给你介绍一下诸位内阁同僚!这位是陆军部总长兼参谋总长黄兴黄克强,是愚兄平时第一知交。”

  然后在孙中山内阁的九位总长中,除开他自己这个教育总长,不少都曾和他打过交道。比如实业部总长张謇、交通部总长汤寿潜,原先同属于预备立宪公会,现在又都属于新中国党,是一个**阵营的战友。再比如财政部总长陈锦涛、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当年都在孙元起手下担任过湖北法政学堂的教习,而且都是耶鲁大学校友,按照孙元起自己捏造的入学年份,两人得规规矩矩地上前叫一声“师兄”!包括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十年前在经世大学两人也有一面之缘。

  介绍完内阁成员之后,孙元起和孙中山携手走下码头。这时各路记者就像见了花的蜜蜂似的,“轰——”的一下围了上来,镁光灯闪个不停,同时七嘴八舌地开始提问。冯基善怕出什么乱子,赶紧带领卫队过来驱赶人群。

  孙元起正想找机会表明自己的真实意图,怎么会错过如此良机?当下对冯基善及周围记者大声说道:“我乐意回答诸位记者的提问,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每位记者只有一次提问的机会。”

  人群登时安静下来,一位戴眼镜的青年率先发问道:“尊敬的孙先生,我是《大公报》的记者,我想问的问题是您此次到南京的目的是什么?您又是如何看待眼下国内局势的?”

  孙元起正色答道:“孙某此次路过南京,主要是想换成铁路赶赴上海,参加不久即将举行新中国党的成立大会,随后还会北上查看经世大学受损情况。当然,我在南京转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拜见中山先生,和他闲坐品茗、畅叙别情。至于眼下国内局势,孙某作为一介教书先生,实在不好信口开河。”

  另一个中年记者立马抢过话头:“孙先生,我是上海《申报》记者。您现在对川、晋、陕、甘四省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国内政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南北形势尖锐对立,全国大战一触即发,您将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