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君平帘下谁家子
�来了十多种日本出版的相关教科书。

  依着本来的意思,就是参考这些书的内容和体例,用中学学过的历史书模式来剪裁,再请学校的几位国学大师审阅一番,不出大的纰漏。虽然总体上有些剽窃的嫌疑,却也不妨碍使用,再说,剽窃的还少么?大致翻了几本,孙元起不觉皱起眉头,这些教材大多是日语写的,比如桑原骘藏《东洋史要》、市村瓒次郎《支那史要》、小川银次郎《东洋史要》等,全然看不懂。想起杨度曾在日本留学,便询问道皙子,你的日语如何?”

  “杨某在日本近半年,虽然日常的对话、普通的报刊没问题,还是有很多不太明白。”杨度一脸谦虚地说道。

  “……”孙元起直接无语,果然低调的谦虚才是高调的炫耀!想当年,我学英语,半年才背完二十六字母,会说几句“gdming,e”而已。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就那么大呢?顺手把递过一本教科书,问道这本书,你没问题吧?无不少字”

  杨度随手翻翻,满脸自信要说别的,或许还有不明白的。要说这类东洋史,一点问题没有!”

  “如果杨兄这几日在船上有空,敝人有个不情之请?”孙元起对着杨度微微鞠个躬。

  “请讲!”杨度拱拱手。

  孙元起拍了拍手中的一大摞教科书任公命我编一本教科书,结果给了一大堆参考书都是日文的。如果皙子兄有空,想烦请你从中选出三五本优秀的,乘着在船上的空暇,给我讲讲书中的内容和体例。”

  “正所愿矣,不敢请耳!”杨度干脆地答应了孙元起的请求。

  这客轮从横滨出发,还要停靠大阪、神户、福冈、长崎等地,最后到天津塘沽总也要三四日。从第二天,杨度就上、各给孙元起讲授内容,正好能把一本说完。在讲述过程中,杨度还时常发表的看法,比如说这儿了,根据《汉书》应该是一回事儿;这儿漏了一件大事,《资治通鉴》是说的……孙元起也跟着学了不少知识,捡里面重要的、对编书有启发的,都认真抄下来。

  到了第五日早上,两人就不再讲课,因为海水已经变浑浊,想来天津近在咫尺了。

  孙元起正在甲板的僻静处怅望,就见杨度摇着一把洒金纸扇,一步一步踱。孙元起见了,心中暗暗发笑:这海上早晨甚凉,风也很大,这骚包还拿拿着纸扇扇啊扇的,也不嫌冷,耍酷卖萌么?

  杨度看孙元起盯着的折扇看,直以为是喜欢,便“刷——”地合上折扇,递了这是我写的扇面,若是喜欢,便送与你!”

  “……”孙元起自然不能说不喜欢,只好接,还装模作样地打开看看,上面是句诗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因为是楷书,孙元起倒也认得,当下抱拳好句,好书法!谢谢皙子兄割爱。”

  “哈哈,客气!客气!”杨度在孙元起身边立定,一起凭栏眺望。突然,对孙元起说道百熙,你是否奇怪那天在横滨,为何我要替你和任公斟酒呢?”

  孙元起一愣,你不说,我都忘了这事儿了,突然提起来?便顺着他的意思说道我心中也觉得非常奇怪,却又不好询问。”

  杨度突然说出一番令孙元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吾师湘绮老人在与曾文正公幕下多年,宾主极为相得。世间皆传文正公《冰鉴》一书,以为文正公精擅君平之术,天下无二,殊不知吾师亦邃此道,数与文正公评说,自是一时瑜亮!”

  孙元起不知如何应答,只好装作深沉,看着杨度,等他继续说下去。

  杨度果然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