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儒门弟子尽高官
南贵州甘肃都有可能,没有飞机、铁路,光凭轮船、马车,路上就得走几十天,真是旅途艰辛啊。很多官员受不了这种折腾,直接死在路上,至于“殁于任所”的几乎比比皆是。老赵自认为是孙家的仆人,当然要跟着主家四处迁移,心下忐忑不安。

  “哦,还没个准信。要当,也就是北京城的官儿,不出远门。”孙元起这句话给了老赵一粒定心丸。

  “那太好了!呵呵……”老赵回过头,一脸喜气,给坐在车里的孙元起做个大揖恭喜步步高升!对了,,是不是以后该叫老爷了?”

  “这还没准呢。”孙元起摇摇头,“再说,这官估计也就跟你们知县那么大小,叫老爷啊?”

  “呵!”老赵幸福得几乎从车辕上栽下去,“那可是不得了的大官!俺们在山东时候只远远地看过县丞大老爷,没想到现在俺天天伺候知县大老爷。怪不得俺们镇上的张老爷说俺是有福之人,真是这样!”

  看老赵兴奋的表情,孙元起抑郁的心情有些好转,就问老赵你都说说,这当官究竟有好?还不就是为赚钱么?”

  “那不一样!”老赵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口气却是斩钉截铁,“钱再多,也比不上一个‘权’字。俺们镇上那些地主、大富,平时看不起我们,可县里要是下来一个当官的,他们都得老实跪着,老实送上银子,不敢喘一口粗气。那时候,钱管用?依俺看,天底下第一等人还是做官!”

  果然,没几天老大人口中的“张埜秋”送来了一封帖子。打开看时,原来张埜秋名叫百熙,字埜秋。孙元起觉得“张百熙”这个名字很熟悉,不单单是因为字“百熙”,似乎很久以前见过,念叨半天,脑袋里面灵感一闪:这不是原来母校首任校长么?又是一位历史名人!

  之后,自然恭恭敬敬地上门拜访。老人家是个博学多闻、温和能容的好老头,对孙元起这个晚辈很是满意,说了不少“借重贤弟”的客气话。总之,草拟各级学堂章程的事情就落到孙元起的肩膀上了。经张百熙老的保举,清廷赐孙元起为宣义郎、国子监博士厅博士,正七品衔,暂调任京师大学堂副主办。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