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偶然踪迹似逃秦
“不客气!”康格耸耸肩,对孙元起说一起坐下吃早餐吧?无不少字”

  “啊,我没有了!实在对不起,康格,我想我得现在就走。”孙元起这才想起赶,连忙拿着信封跑上楼。从书包里拿出新鲜出炉的论文《铀、钋、镭辐射射线的实验研究》,在文后加了一句:

  “谨以此文,诚挚感谢康格的热忱帮助!”

  到了楼下,康格又递给了孙元起一个包裹,顺手还给他戴了顶帽子,笑着说或许以后,你在清国应该带着这顶帽子!”

  孙元起摘下帽子一看,原来却是个缀着根假辫子的瓜皮帽,一想:是了,把推荐信交给孙家鼐,可就坐实了是大清的人,再不留辫子,估计就得被拖到菜市口“咔嚓”喽!于是又把帽子扣回头上。把手中的论文递给康格,郑重其事的对他说:

  “,这是我在美国研究的成果之一,请您把它投给美国的《iene》或者英国的《nure》。谨以此文,表示我对您的感谢!”说完,深深的一鞠躬,然后转身跑出大使馆。

  康格翻开手中的论文,里面都是一些物理实验,看不大懂,最后居然没有作者和通信地址,只好掏出钢笔,在上面加了两行:

  yrjnn

  prferfpyi,ninlingimuniveriy

  出了大使馆,孙元起一溜烟的往马神庙跑。出东交民巷的时候,看见那群士兵,还气喘吁吁的和他们说了声“gdming”。这句话最顺溜,从最初学英语就是这一句。

  比起昨儿来的时候如同无头苍蝇,今天显得目的性强多了。只是那顶帽子实在别扭,天热不说,尤其是跑动的时候,后面晃荡着一根辫子,瞧,都觉得像是拖着根尾巴。一扬手,又把帽子塞进包裹里。

  大清早,除了早起扛活的苦哈哈,街上没有人。这时候一个身着洋服的高个儿“日本人”在街上飞奔,非常吸引眼球。周边那些遛鸟的爷儿看着新鲜,啧啧称叹大清早,洋鬼子了这是,被狗撵啦?”

  到了马神庙,直接无视那个矮老头,兔子似的窜了进去,还按着昨天的老路转悠起来。鸟声依旧,蝉鸣依旧,除了屋子比初见时候破败些,其他的没变化。手里捏着,穿行在树荫间,希望能找到信号。

  人生不如意事常**,折腾了将近两个小时,没找到丝毫信号。

  “看来是没戏了。”孙元起垂头丧气的想,就手找了条石凳坐了下去,这时候才发觉肚子饿得厉害。打开包裹,里面不仅有一件长衫、十来枚鹰洋,甚至还有两块面包,想来后者是康格今儿早上临时放进去的,顿时觉得这个包裹沉甸甸的。孙元起拿起一块面包,细细的咀嚼着。

  一块面包还没啃完,听到前面院子一阵喧闹,想起还是一个“日本人”,三番五次的生闯入院子,总是不好。连忙立起身,嘴里还叼着面包,怀里抱着包裹,顺着长廊往外走。转过一个月门,和一人撞了个满怀,面包也掉在地上。孙元起个子大,快一米八,一百三四十斤,顿时将来人撞了个仰面趴。

  仔细审视,却是门口看门的矮老头。那个矮老头也看出是他,嘴里连番说孙大人,孙大人,这就是那来了好多回的日本人,说是要当教习的……”

  顺着矮老头的方向看去,却是有一大群人,中间围着俩老头,其中一个还是个黄发碧眼的外国人,至于另外一个老头,自然是中国人,目光熠熠,留着一部花白的须髯,穿着官服,看上去已然古稀之年,只是保养得较好,大约是久居上位,温润中颇有些不怒自威的气势。

  孙元